全球文旅业遇冷 中国文旅业或可乘风破浪 | 中国世界观.023

发布时间: 2020-07-28 15:1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江虹霖

本期主题:三伏盛夏,全球文旅业似仍未告别“冬眠”。近日,中国影院迎来重启时刻,与此同时,旅游业复苏也连迎政策利好。中国文旅产业释放回暖信号。全球疫情持续背景下,中国文旅产业复苏前景如何?当下文旅产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相关企业该如何面对?政策层面如何有效提振文旅消费信心?

本期微评:文旅产业在中国离天花板还很远,全球文旅产业遇冷的情况下,中国文旅产业未来五年到十年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的消费模式可能突变。如何让单一资源适用于不同的渠道与形态,衍生出多元化的更具生命力的文旅产品,这将考验后疫情时代的文旅功夫。文旅业复苏关键是提振信心,各项刺激政策应告别以往的“大水漫灌”,要因时因地,考量在前,精准施策。

特约评论人:安庭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公司董事长

本期责编:张宁锐 江虹霖

《中国世界观》评论栏目由中国网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仍相信“文旅产业继续快速发展”的基本判断

受疫情影响,文旅产业的确在经历着几乎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以演出行业为例,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抽样调查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2万余场演出,直接票房损失超过20亿元。我所在的希肯文化作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的文化演出企业,这次疫情期间取消演出100多场,涉及直接票房收入3000多万元,间接损失则更大。因此在经营中出现了很多困难,比如日常经营收益减少、各种成本支出、资金压力加大,关联产业停工等,更重要的是市场面临不确定性。

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我仍然相信“文旅产业将继续快速发展”这一基本判断。我认为,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传统的第一、二产业之价值,在消费端一定是由服务业来体现的。而服务业的灵魂就是文旅产业,因为它决定了人们对服务价值的体验与认知,是最有含金量的“价值锚定”。前两年,我也曾在两会提案中呼吁“将文化产业定位于国民经济的第四产业”,就是认准了这个方向。

国际文化交流一直是一个大趋势、大潮流。虽然受疫情影响会产生一定的障碍或阻隔,但这个趋势和潮流永远不会变,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势头依然是强劲的。在此趋势下分析,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市场,世界最多的消费人群,同时也是世界最大、最完善的文旅产品和服务供应体系之一,文旅产业在中国离天花板还很远,应该说这是一个逐渐规范,逐渐与国际接轨,逐渐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行业,充满了机遇。这种机遇正是未来文旅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全球文旅产业遇冷的情况下,中国具备这些优势和机遇,中国文旅产业在未来五年到十年中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


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消费模式或发生突变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评价文旅产业的困难与机遇,往往在于你如何界定这个行业的价值逻辑,或是在哪个维度去投放它的“价值锚定”,用哪些“尺子”来衡量优劣利弊。传统地看,优质文旅产业对场景的体验可以覆盖人的五大感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联动的是食住行娱购五大消费环节。而到了今天,特别是线下文旅受疫情影响的现实背景下,线上传播广受欢迎。我们不难发现,线上对场景的体验仅表达为视(含读)听两个知觉,然而仅仅通过视听碎片的传达,联动的经济品类及规模却不一定小,甚至是更大了。所以同样面对优质的文旅资源,当需求急剧变化时,评价“价值逻辑”的维度和工具也就得跟着适应。

针对文旅市场的现实反馈,过去“轻”的元素正在依仗着流量元素变重,过去“重”的元素正在加速分解重构。文旅产业从过去的“一回事”,变成了互联网文娱传播的“N回事”。过去是“本位本体”,现在只是一个“出发点”或“立足点”。过去,我们的很多文旅产业守着一方资源和知名度,可以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是,在后疫情时代,我们会发现人们对文旅产业的消费模式可能会有一个突变。这既是互联网娱乐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受疫情影响而造成的结果。面对这个强劲的市场需求,文旅产业应迅速适应并认真准备。

能够让单一资源适用于不同的渠道与形态,衍生出多元化的更具生命力的文旅产品,这将考验后疫情时代的文旅功夫。放弃“文旅本位”的主导思想,让这股“活水”流动起来。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思考。迪士尼影业经过5年筹备拍出了一部《冰雪奇缘》,制作方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在这部电影的IP衍生品中,仅仅是一件小裙子,在北美的销售额就超过了电影票房,这又说明了什么?过去文旅市场的着眼点可能比较单一,现在就需要站在比“文旅本位”更高的位置上,去审视它的“价值逻辑”。“价值逻辑”对,“市场逻辑”才可能对,如果对“价值逻辑”的判断失误,那么“市场逻辑”一定有隐患。

但无论如何变化,这一行业进行应对、调整、转换的都是产品形态与传播载体,其实真正有竞争力的还是内容品质,也可以说是IP品质。青山在,柴常烧,这是文旅产业的核心价值,也将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活水之源


刺激政策应告别“大水漫灌”,要因时因地施策

从供给侧看,文旅业复商复市关键是提振信心:对国家的政策有信心,对自己的企业和产品有信心,对市场的需求有信心,才能有热情转型创新、提质、增效,才可以甩开膀子干。这三个信心毫无疑问是当今企业家的主流心声。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国家集中出台了很多促进文旅业复苏政策,政策的落地就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

一些地方在贯彻落实中存在宣传解读不够到位、出台实施细则不及时、配套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等诸多问题,阻碍了政策的落实,制约了民营经济活力的释放。建议建立相关监督机制,监督各地、各层级对党中央、国务院的惠企政策的贯彻落实,真正让企业体会到政策的实惠。

从需求侧看,当前全国各地纷纷出台针对激励文旅消费、复苏经济的政策,各项刺激政策应告别以往的“大水漫灌”,要因时因地,考量在前,精准施策。

因时制宜,即给消费者的文旅时间资源进一步赋权,充分配比挖掘消费需求。具体来说,着力解决以往“黄金周”与“非黄金周”消费时间资源分配及其经济产出的巨大反差,进一步改进公共节日休假安排,加大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的力度,逐步扩大带薪休假制的实施面,让文旅产业的复苏与发展充分可持续。

此外,在颁布或即将颁布的文旅消费刺激计划中,应充分体现出刺激带动平衡文旅消费时间资源的特点。在针对景区门票、演出门票、电影票以及更广泛的食、住、行、娱、购环节的各种消费券、代金券中,应当鼓励针对传统节假日与平常时段(包括带薪休假时段)给予区别对待。可以体现在折扣力度、使用范围、使用权限等。

因地制宜,即鼓励全国各地根据自身不同情况分别施策,统一协调布署,进一步平衡全国文旅产业的空间资源。具体来说,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以及强二线、三线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指导或限制文旅消费直接补贴的比例和类别。在欠发达地区,指导并鼓励提高直接补贴的比例或全额补贴,扩大其补贴类别。(如景区内部交通、住宿补贴、餐饮补贴等)。这一政策宜以省为单位进行集中报批,国家部委进行统筹指导。

可以进一步考虑使用适当的财税手段,划分地区支持。在欠发达地区,可以考虑试点推动“文旅消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针对性政策,进一步带动传统“文旅洼地”的消费需求。

从市场主体层面来看,优化营商环境以来,特别是在“放管服”具体施策条件下,我们国家实现了企业减负达万亿之巨,但是还应该再减,尤其是疫情时期,减税减到什么程度,降费降到多少,要兼顾国家需要和企业生存发展,兼顾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要让企业明显地感受到下降的幅度,让企业能够更多地得到实惠。减下来的这笔钱,我相信许多企业都会用来再投资、再兴业,甚至是再创新、再创业,提质增效,让企业更高质量地发展。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往期精彩:

“透视”中国经济半年报 “三个聚焦”打好今年经济下半场|中国世界观.022

须做好与美“脱钩”最终难以避免的准备丨中国世界观.021

中医药走出去并非坦途 做强自己更能被世界接受 | 中国世界观.020

疫情加剧全球人才竞争 出国留学长期看可能遇困难|中国世界观.019

击碎美国无理索赔 亟需国际化法律人才支撑 | 中国世界观.018

疫情让中国成为国际投资首选地 中国外贸具备V形反转实力 | 中国世界观.017

诋毁和挑拨终将被唾弃 中欧无根本利害冲突前景可期 | 中国世界观016

中美斗争是遭遇战持久战  需建国际和平发展统一战线| 中国世界观015

疫情期间直播带货逆势突围 但要防带货变“带祸” | 中国世界观.014

全球供应链再配置 中国要力求从中下游升级到上游 | 中国世界观.013

疫后经济复苏需更大力度 建议出台4.88万亿一揽子政策丨中国世界观.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