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经济半年报 “三个聚焦”打好今年经济下半场 | 中国世界观.022

发布时间: 2020-07-19 11:2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江虹霖

本期主题:备受关注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揭晓,中国经济实现“转正”。世界银行于近日预测,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5.2%,其中主要发达经济体(美日欧)均为负增长。巨大挑战下,中国经济回升实属不易。中国经济半年报传递出哪些信号?当前外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今年中国经济下半场怎么走?

本期微评:中国已从疫情带来的经济停摆状态中完全走出来。三大产业投资全面增长,显示了产业结构的极大优化。外商投资累计正增长,说明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消费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的短板和弱项。预测中国经济全年增速将高于IMF1%的预期,可能在2%到3%之间。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应聚焦三方面:保民生、保就业,在如何管理预期影响投资者和民众的信心方面多做工作,应对疫情短期影响的举措和长期结构调整任务相结合。当下我们更需要将已颁布的各项政策更快更好地落实,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期待出台更多的新政策上。

特约评论人:陈玉宇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

本期责编:张宁锐 江虹霖

《中国世界观》评论栏目由中国网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经济半年报发布,经济增速由负转正。这份成绩单足以令世界瞩目。然而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虽然已经从一季度经济停摆状态中走出来,但世界范围的疫情及疫情的长期走向,给中国及世界经济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如果我们对经济的动态观察不清晰,就会使我们过于简单化地理解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造成“诊断偏差甚至错误”。由此,通过“拆解”中国经济半年报数据,我们会从中获知一些有益信息和判断。


中国已从疫情带来的经济停摆状态中完全走出来

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国GDP为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

从-6.8%到3.2%,意味着中国已经从疫情带来的经济停摆状态中完全走出来,步入疫情防控与经济重回正轨的道路上。

目前市场上对经济形势的一些解读比较谨慎,是因为看到统计局发布的一些经济指标中,上半年累计增速是负增长。其实这主要是受一季度的拖累,5、6月份一些指标都实现了比较高的增速,比如投资甚至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

如果我们动态地观察经济数据,就会发现累计数据降幅的逐月收窄,意味着单月的大幅增长。只有单月大幅增长才能抵消降幅,才能形成降幅逐月收窄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并没有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而是延续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新动能加速孕育。


三大产业投资全面增长 显示了产业结构的极大优化

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态势强劲,成为经济复苏的助力。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收窄3.2%。

虽然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负,但是通过推算,今年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高达12.9%。6月份单月的同比增速不仅转正,而且是大幅度正增长,基建投资增速还有可能达到两位数。投资增长势头非常强劲,已经超过疫情之前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的增速是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增长,这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具体来看,制造业投资1-6月同比下降7.4%,相比1-5月收窄3.5%,可计算出:6月份中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第三产业投资1-6月份下降1.0%,相比1-5月降幅收窄2.9%,同理计算出6月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高达15%。可以看出,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最快,比制造业高出5个百分点,这显示了产业结构的极大优化

此外,外商投资已累计正增长,说明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数据显示,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同比下降3.4%,降幅比1-5月份收窄3.1%;港澳台商企业和外商企业投资分别增长0.6%和3.9%,1-5月份分别下降4.4%和0.2%。


消费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的短板和弱项

当前,生产端的修复已基本完成,但相比之下需求端的复苏稍显乏力。消费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的短板和弱项。从历史上看,消费的变化往往比较缓慢。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聚焦性消费、电影等娱乐活动还将受到影响。消费在短期之内仍显低迷。

消费与居民收入息息相关。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是正的,但实际下降1.3%。

消费不仅与当前收入有关,还与预期有关。疫情带来了人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虽然很多人感到收入降低了,但是银行存款增加了,老百姓的储蓄率提高了,说明大家减少了一些奢侈性的、不必要的支出。

面对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应当在如何管理预期影响投资者和民众的信心方面多做工作,以降低由疫情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延期消费的影响。


预测中国经济全年增速将高于IMF预期 下半年应聚焦三方面

关于下半年的经济走势,三四季度的GDP增速可能会回升至5%-6%,全年的经济增速可能在2%到3%之间。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聚焦于三个方面:

第一,上半年出台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保证整个金融系统流动性的货币政策、以及针对中小企业的结构性的纾困政策,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半年应继续落实“六保”任务,保民生、保就业是“六保”政策中的关键点。

第二,充分落实提振经济需求的政策。有两个着力点:一是财政上要创新工具,让积极的财政政策迅速落实。中国财政政策的余地和空间很大,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财政收支情况处在最有优势的状态。因此要加快创新工具,如果落实到位,就会表现为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速加快。同时,政府或政策性银行支持的一些农业、农林水以及社会投资也会得到提振。二是做好预期管理。政府宏观政策及各种投资项目的实施应变得更加透明。公共投资和政府投资的增加会在无形中带动民间信心,若企业家、投资者及消费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政策后续推进的情况,将会更利于他们判断经济形势,减轻疫情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另外,要多措并举提振消费,着力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和未来的良好预期。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各项补贴政策还可以做到更加精准有效。

第三,应对疫情短期影响的举措要和长期的结构调整、改革开放结合起来,这才是从根本上提振需求、行稳致远的良药。应当建立良好的市场制度和激励机制。若没有发生危机,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收入增长一定会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一定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然而,产业结构如何去变,如何去满足新的消费需求,并非简单地只需要中央政府给予刺激政策,而是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力量,更好地保护民营企业家们的探索精神、更好地实施中国的破产法。没有企业会永远活着,企业的生生死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中国的经济活力在稳定的法制框架下、在产权得到充分保护的情况下,能够让中国的企业、市场活动的参与者都有长期稳定的预期,十分关键。

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去增加未来有前途的领域内的投资,去探索更新、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形式以及服务品类,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那么,过剩产业则会自动得到收缩。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有利于促进中国的资源再配置。并不是所有产业都能在疫情过后会重新获得活力,疫情将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因此,在疫情造成的综合性危机期间,结构调整的任务变得尤为重要。

另外,很多人对一些刺激政策的见效过于心急。其实,很多政策(比如增加特别国债和赤字)的实现都需要时间。通过刚刚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我们已经看到政策实施后的效果。当下我们更需要将已颁布的各项政策更快更好地落实,在执行深入方面下功夫,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期待出台更多的新政策上。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往期精彩:

须做好与美“脱钩”最终难以避免的准备丨中国世界观.021

中医药走出去并非坦途 做强自己更能被世界接受 | 中国世界观.020

疫情加剧全球人才竞争 出国留学长期看可能遇困难|中国世界观.019

击碎美国无理索赔 亟需国际化法律人才支撑 | 中国世界观.018

疫情让中国成为国际投资首选地 中国外贸具备V形反转实力 | 中国世界观.017

诋毁和挑拨终将被唾弃 中欧无根本利害冲突前景可期 | 中国世界观016

中美斗争是遭遇战持久战  需建国际和平发展统一战线| 中国世界观015

疫情期间直播带货逆势突围 但要防带货变“带祸” | 中国世界观.014

全球供应链再配置 中国要力求从中下游升级到上游 | 中国世界观.013

疫后经济复苏需更大力度 建议出台4.88万亿一揽子政策丨中国世界观.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