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中国成为国际投资首选地 中国外贸具备V形反转实力 | 中国世界观.017

发布时间: 2020-05-27 10:1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江虹霖

本期主题:疫情阴霾笼罩全球,中国外贸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如何看待近期中美摩擦和“撤资”舆情?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中国外贸如何“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本期微评:特朗普称切断中美关系可省钱这违背经济学基本常识;对撤资没必要过度反应,疫情反而使中国成为国际投资首选地;疫情改变不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节点地位,中国供应链系统的“强度”“韧性”“弹性”“引力”都不会发生变化。纵观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后,主要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只有中国的产能实现了复苏。一旦国外疫情得以控制,外部需求开始复苏,中国外贸具备V形反转的能力和实力。

未来,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优势将会成为中国对外资的最大吸引力。中国将成为全球化坚定的引领者和捍卫者,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特约评论人:顾学明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本期责编:张宁锐 江虹霖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世界观》评论栏目由中国网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总体来看,这次疫情对全球化的发展肯定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国家以疫情为借口频繁“甩锅”和隔离各国的经济联系。但我认为,全球化是不可撼动的历史趋势,这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共识。某些国家的逆全球化措施可能会延缓全球化的发展速度,但不会逆转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不会使全球化停滞。《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我们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我想,下一步,中国将成为全球化坚定的引领者和捍卫者,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关于近期几个热点问题,我的具体观点如下:


特朗普称切断中美关系可省钱 这违背经济学基本常识

美方主动发起的中美贸易战已经对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产生了较大影响,疫情又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影响。今年前4个月,中美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5.2%。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18.2%,中国从美国进口下降5.9%。而面对中美经贸摩擦,中国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作为——履行承诺,积极扩大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进口规模。

近期,特朗普发表言论称,美国可能切断整个美中关系,这样美国可以节省5000亿美元。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违背经济学基本常识的观点。稍有经济学基础的人都知道,贸易总能带来收益,国与国之间相互销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通常总是对双方都有利。一个国家不可能生产自己国家需要的全部商品,这样不仅是不可行的更是不可能的。特朗普简单地把进口当成是“花钱”,而没有看到进口给美国消费者带来的大量消费福利收入。


对撤资没必要过度反应,疫情反而使中国成为国际投资首选地

受疫情影响,“美日企业撤离中国”的传言几番引起各界关注,继而引发了关于制造业外迁、产业链转移的讨论。我个人认为对于这个问题要辩证看待。

一是投资和撤资是一个企业基于外部条件和自身约束做出的合理反应。当今世界,每一个国家每天都有新增投资和撤资现象的发生。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产业转移也是符合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的。所以,有些企业从中国撤离,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我们没有必要过度反应,关键要看新增投资和撤资的净增量和趋势。

二是数据显示,疫情反而使中国成为国际投资的首选目的地。疫情中,中国发挥制度优势,以最快速度控制住疫情。当部分外资企业在其他国家为复工复产发愁的时候,其在中国已经实现了全面的复工复产。未来,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优势将会成为中国对外资的最大吸引力。现有数据也支撑这个判断,商务部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折合101.4亿美元,同比增长8.6%。与此同时,外资大项目也频频落地,显示出外资企业对中国发展的信心。今年4月1日,沈阳宝马第三工厂项目举行开工建设仪式,4月22日惠州埃克森美孚石化综合体项目在两国三地同步举行“云开工”仪式。

关于产业链和供应链转移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我认为疫情改变不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节点地位。中国供应链系统的“强度”“韧性”“弹性”“引力”都不会发生变化。中国之所以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依托的是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广阔的内需大市场、丰富的优质劳动力供应、显著提升的营商环境、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等综合优势,这些优势短期内难以被完全替代。跨国公司想要完全摆脱中国,重新配置和重塑全球供应链的难度极大。多数跨国公司不会轻易将供应链撤出中国,对他们来说较为可行的方案调整全球产业布局,以中国为中心,同时加速在更多国家、地区新建产能,分散配置生产中心,形成中国+X的全球布局方案。中国依然是这条链条的主角,其他国家只不过是辅助和补充。


危中有机中国外贸具备V形反转的能力和实力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引发了许多猜测。对外贸易主要取决于国际市场需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们最先走出疫情,实现了快速复工复产。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总体复工率已经达到99%。随着疫情国际大流行,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已经从前期的开工不足转变成为现在的外需不足和订单不足。在这个前提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风险转变成为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和全球需求不足。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如果把握机遇,化危为机,这次疫情或将成为中国外贸和中国经济再一次的跃升机遇。回顾历史,在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化危为机,表现出色,一举成为世界出口第一大国,中国多项商品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而此次危机中,中国率先走出疫情,纵观世界,主要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只有中国的产能实现了复苏。一旦国外疫情得以控制,外部需求开始复苏,中国外贸具备V形反转的能力和实力。中国化危为机的关键,我认为是我们在“六保”中所提到的保市场主体和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中国企业如果抓住机遇,可以进一步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

而中国的中小微企业,客观来讲,的确在疫情期间遭受了较大影响。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小微企业发展高度重视。除了出台信贷支持、税费减免支持等保主体的政策之外,政策着力点还放在了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引导企业通过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创新发展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把帮扶中小微企业作为重点任务。在疫情中,有些中小微企业抓住机遇,反而逆势而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个人认为,对于广大中小微企业而言,不能一味寻求政策支持,而应该把握机遇,根据市场的最新变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实现创新发展,为市场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创新性商品。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往期精彩:

诋毁和挑拨终将被唾弃 中欧无根本利害冲突前景可期 | 中国世界观016

中美斗争是遭遇战持久战  需建国际和平发展统一战线| 中国世界观015

疫情期间直播带货逆势突围 但要防带货变“带祸” | 中国世界观.014

全球供应链再配置 中国要力求从中下游升级到上游 | 中国世界观.013

疫后经济复苏需更大力度 建议出台4.88万亿一揽子政策丨中国世界观.012

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尚存挑战 跨境资金流动需加速 | 中国世界观.011

抓粮食安全端好中国的饭碗 要有底线思维和全球视野 | 中国世界观.010

疫情后可能加剧产业链区域化 中国决不可掉以轻心 | 中国世界观.009

适时恢复“台湾省”称呼 理性回应国际关切坚决遏制“台独”| 中国世界观.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