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疫情将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如若应对得当,我国制造业有可能实现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后的‘二次突围’”,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提案认为,我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标签由来已久,中国生产的大量商品一直以来被看作物美价廉的代表。然而,在工业制造的若干关键领域,我国离实现自主化生产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需要从“世界工厂”向“中国工艺”转变,切实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张连起建议把5G、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列入“十四五规划”予以战略支持,保持中长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建言中国》栏目是中国网政协频道、中国网议库平台原创栏目,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
提案原文:
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我国制造业应对挑战的提案
新冠肺炎疫情将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如若应对得当,我国制造业有可能实现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后的“二次突围”,全面提高制造业在多层次经济波动中的应对能力,有利于我国制造业提升产业链韧性,真正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国际角度看,疫情蔓延到全球范围后,各国工业生产所需的关键性中间品、零部件及生产设备在全球范围内面临“断供”风险。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这不仅反映在全球供应网络失效、企业中长期投资放缓等供给侧,连需求侧也受到重大冲击。疫情也让美欧日等经济体因抗疫物资等产业安全问题而引发“反思”,导致一些经济体意图调整或重构产业链供应链。
面对如上国际形势,我国制造业应该积极求变,实现“二次突围”。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从“产能过剩”向“弹性产能”的转变。我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传统制造业存在产能过剩,而高新制造业产能相对不足的结构性问题。此次疫情暴发后,部分制造业企业实现了向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转产,充分利用产能保证了国内医用产品的有效供给,并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成功转向出口。通过保持相对合理的产能总量的同时,加快产能升级和创新,能够增加我国经济面对外生冲击的灵活性,促进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此次疫情导致短期劳动力不足而生产受阻,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于工业信息化及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通过提高“智能制造”在工业生产中的比例以保持发生危机时的有效供给。聚焦发力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
第三,从“世界工厂”向“中国工艺”的转变。我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标签由来已久,中国生产的大量商品一直以来被看作物美价廉的代表。然而,在工业制造的若干关键领域,如半导体材料和装备制造,我国离实现自主化生产仍存在较大差距。要切实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一方面需要在工业生产的核心技术上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要把5G、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列入“十四五规划”予以战略支持,保持中长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第四,保障重点外贸企业正常生产和运营。支持企业采取措施降低大宗商品敞口、外汇敞口带来的风险,如合理利用金融工具对冲价格波动、把握谈判时机签订较为有利的长期合约等。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支持力度,畅通出口企业资金链,免除出口企业后顾之忧。鼓励出口企业探索使用人民币结算,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第五,应对逆全球化形势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营造更加便利的消费环境,鼓励汽车和其他大宗耐用消费品消费,引导居民逐步恢复正常消费活动,保障民生所需行业和吸纳大量就业的行业正常运行。加快建设线上营销渠道,改善线下渠道运行效率,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同时,鼓励制造企业从单纯的制造商向综合生产服务商转变,扩大增值服务供给,提升附加价值,进一步发掘国内市场潜力,稳定市场份额。
第六,加强国内和国外制造业协同建设。支持国内企业开展进口贸易,通过举办进博会、扩大自贸区试点、推动RCEP落地等措施,向世界开放中国市场,助力贸易伙伴经济复苏,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构建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鼓励国际经济、技术、产能合作,鼓励外商企业搭上中国经济疫后复苏的顺风车,深化全球产业合作。
推荐阅读:
徐睿霞:种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 亟需建设“种质资源国家总库” | 建言中国009
骆沙鸣:推进河洛文化创新性发展 增进国家统一向心力 | 建言中国008
吴以环建议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 城市资源应向儿童倾斜 | 建言中国007
女性就业歧视“顽疾”怎么消除?全国政协委员杨正国支招 | 建言中国006
温思美:完善扶贫退出机制 要让贫困人口学会自己“游泳”| 建言中国005
管培俊、刘利民等16位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加快建设教育专网 | 建言中国004
全国政协常委王光谦:组建黄河国家实验室必要且紧迫 | 建言中国003
委员丁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设独立感染科 发热门诊需常态化 | 建言中国002
张凯丽提案有“艺术”:5G时代应建立“手机艺术”门类引领文艺健康发展 | 建言中国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