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发热门诊是具有高风险、高传染性的工作机构,其工作量随着疫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作用不仅应体现在战时,更应体现在平时。”明天中国将进入“两会时间”,如何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将是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丁梅认为,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后需要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的常态化设置,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对发热门诊的财政投入力度,科学合理配置发热门诊人力资源。
《建言中国》栏目是中国网政协频道、中国网议库平台原创栏目,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国政协委员丁梅
提案原文:
关于规范发热门诊常态化设置的提案
发热门诊是一种新的疾病预防控制模式,它担负着传染性疾病的筛查工作,对有潜在社会公共危害的患者进行提前干预,是医院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第一道防线。特别是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发热门诊对于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疾病预防控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同时,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发热门诊是具有高风险、高传染性的工作机构,其工作量随着疫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作用不仅应体现在战时,更应体现在平时。
疫情防控中采取的临时抽调优势资源和人力充实发热门诊的战时机制,在应急状态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后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应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的常态化设置,使其成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传染病防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提以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议国家针对发热门诊常态化设置制定专门的标准和规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应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将现有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和隔离病房纳入感染管理科范畴,从人才储备、学科发展和政策支持上提供保障,形成完备的工作体系,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是加强对发热门诊的财政投入力度。发热门诊的工作量在常态管理中相对稳定,但当出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一些未知的流行性传染病往往发病急、传播快、范围广、影响大,此时发热门诊的管理就属于“非常态”,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以保证快速反应、应急处置,因此发热门诊的工作量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其人力物力的消耗与效益产出与普通的医疗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为继。同时,发热门诊的设置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必然要求,是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因此建议将发热门诊纳入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范畴,由各级财政对其所需经费进行保障。
三是科学合理配置发热门诊人力资源。按照规范要求,发热门诊必须是相对独立的区域,设有分诊、挂号、收费、处置、化验、影像、药房等,能够为患者提供一条龙服务。同时发热门诊需要24小时提供不间断服务,特别是作为传染性科室,患者没有陪护,护士需要承担患者的大量生活护理,必须实行轮班制和值班制。此外,当有疫情蔓延时,发热门诊成为主要的疫源地,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医务人员成为感染的高危人群,为有效防止院感,必须保证工作人员连续工作的时间不超过6小时。因此发热门诊的人员设置应大大高于普通医疗机构。建议根据发热门诊人员配置特点、配置原则以及轮班值班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发热门诊人员配置的具体标准,参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要求配备全额事业编制,固化发热门诊人员,组建专门工作团队,实现发热门诊的工作安全与有效运转。
推荐阅读:
张凯丽提案有“艺术”:5G时代应建立“手机艺术”门类引领文艺健康发展 | 建言中国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