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代表委员建言城市精细化管理

发布时间: 2019-01-14 09:3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秦金月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中国网北京1月14日讯 (记者 秦金月)1月12日晚,北京两会首场“履职新时代”集体采访举行。北京市人大代表段淑珍、秦红岭,北京市政协委员郑实、董明慧为城市精细化治理建言资政。

北京市现有16个区、上百个乡镇和街道,这样超大规模的城市在全世界都不多见。北京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特大型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探索和建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范本。

1月12日晚,北京两会首场“履职新时代”集体采访举行

关注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在集体采访现场,四位代表委员一直被记者们追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段淑珍一直以来都很关注这项工程,会前她还进行了走访。“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还要加大力度,加装的资金依旧是难题,另外居民意见的协调也是一个难点。”

郑实则提出,发挥政协委员的专业优势,帮助老人跨越“最后半层楼”的障碍。“我注意到一个问题,一梯两户的住宅加装电梯,都是加在两层楼梯的半层处,老人只能上半层或下半层才能回家。对于一些老人来说,这‘最后半层楼’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一旦全市都加装完毕后,未来可能还会因为这个后遗症产生新问题,所以我建议平层入户。”

那么,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到底应该由谁来牵头做?

段淑珍建议,可以先由政府补贴企业先出资,适度解决资金问题,也可以政府引导,街道办事处牵头,让企业参与,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招投标。

关注点:文化遗产保护

2018年初,段淑珍曾领衔提交了一份《关于恢复历史规制,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议案。其中提到,颐和园东宫门外,南北宽120米、东西长150米的外广场区域多年来被用作公交场站、停车场。这些场站导致文物暴露在车流和人流中,东宫门外区域人车混行、人满为患,更破坏了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同年7月,议案的办理情况有了回应,北京市专项工作组成立,统筹考虑颐和园东宫门公交场站搬迁和公交车、私家车、人流量以及旅游路线的合理安排,恢复颐和园历史建筑规制的完整性。9月,相关部门开始实施场站腾退及线路调整方案。颐和园东宫门场站驻车功能全部迁出,引入西苑枢纽站。段淑珍说,车场挪出,这只是第一步,后续工作还要跟上,她也将继续给予关注。

无独有偶,秦红岭围绕落实总体规划,老城建筑遗产保护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从2016年开始,秦红岭一直关注骡马市大街51号林则徐故居的保护和利用的问题,直到前不久,从西城区传来消息,林则徐故居今年将要完成修缮,并作为禁毒教育基地进行开放。她表示,自己今年将继续聚焦北京城市治理城市规划、文物活化利用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关注点:街道治理

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在每一个街道、每一条道路。

去年,通州区新设潞源、通运两个街道办事处。作为通州区副区长,董明慧表示,今后通州区还会对现有街道办事处进行切分。随着城市往农村蔓延,会把更多乡镇地区划转为街道办事处,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治理。

2018年年初,北京市推出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一号改革方案”,要求只要老百姓的需求形成“哨声”,基层的职能部门就要应声“报到”,真正做到民有所呼,官有所应。

董明慧透露,今后要把“吹哨报到”机制固定下来,更加完善,使得经验长效化。

2017年,秦红岭提出关于街道交通环境设计的建议,并且参与编写了《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设计建设指导性图集》。此次,她也提出,街道治理需要规整整治,但也要有活力、有人性、有烟火气。

她建议,相关部门应该系统梳理各类道路栏杆,客观评价栏杆的必要性以及对景观的影响。在隔离道路的时候可以选择绿植、非连续的栏杆,而不是“一刀切”设置栏杆。

据悉,1月12日-19日,北京两会期间,每晚都有一场“履职新时代”集体采访,将分别就城市精细化治理、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和扶贫攻坚、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老城保护和中轴线申遗、民主法制建设、乡村振兴等话题,深入探讨、互动交流。

相关阅读:

北京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 吉林作报告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委员报到 满载提案心系首都新发展

王报换:树立“一线”思维 强化双向发力 画好中国同心圆

白景峰:建立北京冬奥会汉字书写专家审查机制 规范汉字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