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6月27日讯(记者 秦金月)“在乡村空心化的情况下,脱贫攻坚需要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在6月25日下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的专题分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的发言引起了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记者的注意。
全国政协常委吕忠梅接受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记者采访。(摄影:王超)
人都走了,谁来脱贫?
吕忠梅向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记者介绍了她在贫困地区看到的一些现象。贫困地区的很多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觉得自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实现“五个振兴”,其中人才振兴,就是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吕忠梅十分赞同这一点,“人的问题大家都在考虑”。
吕忠梅认为,贫困群众脱贫的愿望和能力+外在的扶贫力量+长久脱贫的路径,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建立一种长效的机制,真正实现稳定脱贫。
但是青壮年都走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该怎么办?
吕忠梅首先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城镇化是不可逆的。“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都留在农村、不让他们出去,事实上,青壮年外出务工也是当前脱贫的重要方式。”越是深度贫困地区,越注重组织劳务输出,受生态环境不好、产业发展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出去打工是脱贫的重要路径。
不过,吕忠梅提出:“人走了,智慧可以留下”。出去打工的人,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资源,他们的智慧和资源可以为村里所用。怎么用呢?她建议,在农村和偏远山区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让互联网全覆盖。依托“互联网+”平台,通过网络,连接亲情、连接智慧、连接财富,“因为有了亲情的连接,智慧就汇聚了,财富也就跟着来了。”
用“互联网+”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腾讯打造的公益平台“为村”受到了吕忠梅的关注。她在全国政协常委会的专题分组讨论会上分享了这个案例。
2011年以来,腾讯依托月活跃用户超过10亿的微信平台,重点关注中西部贫困农村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需求,累计投入约5000万元,开发出了适合乡村管理者和村民低门槛入门的系列微信公众号——“为村”,这是一个面向乡村的互联网社会治理平台、政务平台、党建平台、扶贫平台,以“互联网+”方式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为村”将农村地区的人与党组织、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信息紧密连接在一起。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记者在《全国政协“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典型案例选编》中看到,截止2018年6月,共有17个省(区、市)的6162个村庄加入,涉及18个国家级贫困县,平台用户互动累计超过2.5亿次。
据吕忠梅了解,“为村”平台的建立也是一波三折,经过三年时间,尝试了各种可能的路径,反复试错纠错后,终于为“互联网+”乡村治理新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为村”具体能做些什么?举个例子。
全国首个“为村”项目实验点在贵州省黎平县铜关村。这个仅有460户人家、深藏黔东南大山之中的侗族村落,不到三年的时间,以线上带线下,成立合作社、推广新项目,人均年收入从不到1800元提高至5000元。
电子商务促进了精准扶贫,而平台的社交属性也在情感上凝聚了身处异地的乡亲们。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小能溪村,地处大山交通闭塞,村里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情感无依,村里的综治专员注重运用“为村”平台汇聚人心。拍下留守儿童放学的照片传给异地打工的家长,孩子妈妈特地打电话致谢。
“为村”还有效优化了乡村治理。四川成都邛崃市大同乡和桑园镇在上线为村公众号后,重点组织村支书用好“书记信箱”,三个月下来,信访率分别下降15%和35%,群众对干部的信任程度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通过“为村”平台推进“微党建”、强化乡村振兴中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了许多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重新焕发生机。在创新党员管理形式方面,通过党员实名认证、完善党员信息、建立党建之家栏目、党员日记、书记信箱等方式,对党员进行在线管理,发挥好流动党员作用,开展支部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互动交流,组织引导党员积极参与精准脱贫工作,动员外出经商流动党员返乡创业,体现了智慧党建的强大效用。
围绕“党务、政务、村务、商务、服务”的乡村刚需,“为村”探索出了乡村振兴和网络扶贫工作相结合的一条道路。吕忠梅认为,“为村”这样的案例值得深入研究。
如何进一步完善这样的扶贫公益平台?吕忠梅建议,要将“为村”与“智慧政府”、“数字政府”有效连接,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同时,可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广“为村”模式,完善基层党支部工作工具。
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