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资料图)
中国网北京3月11日讯 (记者 秦金月)如何加强内地与香港青年人的交流?如何增强香港青年人对内地的了解?三位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期间递交联名提案,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值得思考。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篮球总会会长施维雄,全国政协委员、自由党的航运交通界议员易志明和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百老汇摄影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子良在一份联名提案中分析,许多香港青年未能调整及适应回归后身份的转变,加上对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及法制等基本国情未有全面掌握,甚至还存在不少误解,以致形成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落差。
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密不可分。三位委员认为,香港应该抓紧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机遇,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与整个珠三角地带一体化,才符合彼此的利益。
从宏观层面来说,香港青年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内地的状况,重新认识“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建立正确的国家及民族观念,并且培养国际视野,与内地一同分享高速发展的成果。
从个人层面来说,香港青年在积极的互动交流中,更有机会启发思考,建立视野更加广阔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养成独立思维。这些经历都对青年人日后的人生规划有极大裨益。
因此,三位委员从几个角度提出建议:
对于内地而言,建议,中央或各省市相关机构可以积极与香港对口单位磋商,邀请更多香港青年到其机构进行探访、观摩及考察,让香港青年有更多机会了解内地各类机构、组织的实际运作状况,并且让青年人可以更加认识中央、各省市及香港特区的法定关系。
对于香港而言,在过去,两地的交流活动只集中于香港学生到内地学校体验学习,而香港由于接待能力有限,未能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促进内地学生来港,以致双向的交流主要以单向的模式完成。
因此,三位委员建议,香港改善配套接待能力的同时,中央政府可考虑加大力度推动内地优秀青年学生来港,并在财务上、配套协调方面为他们提供资助,以使两地学生可以双向互动和平衡发展。
同时,中央政府要积极鼓励及推动内地学校以及民间团体以不同形式与香港学校及学生多作互动交流,包括政策上的配合和财务上的支持,以扩大两地交流的空间与深度。
三位委员发现,事实上香港青年并不抗拒到内地工作,但碍于不熟悉内地就业市场的中介渠道,并对内地的创业环境缺乏充足认知,因此一直对赴内地就业或创业裹足不前。
由此,委员建议在各省市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门的网站及办事窗口,专门开辟一个中介配对区域,让香港青年及有意聘请香港青年的内地机构可以将双方的资历、技能、专业及经验等信息上载至区域上进行互动配对和宣传;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可考虑进一步提供平台让香港青年到内地实习体验,包括为有意举办实习安排的香港机构如香港青年联会等与内地企业进行配对,并为在实习过程中优秀的学员提供长远的工作安排。
另外,国家的相关机构也可考虑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劳工及福利局之下成立一个联合专责机构,全力与内地的各省市人社厅加强合作和推动直接的信息联络。例如,有关机构可以就内地各地方人社厅所举办的招聘展览会及自主创业推介会在香港进行推广及宣传,让香港青年更直接掌握内地市场的信息。
三位委员认为,国家可考虑有关建议先在广东省或沿海省市试行,取得阶段性成果再扩大施行范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