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民:把好学前教育教师入门关 让家长放心

发布时间: 2018-03-10 11:5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秦金月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 中国网 高聪 摄

中国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 秦金月) 今天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5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回答记者提问。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表示,学前教育还是一个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集中领域。他建议:“要把好学前教育教师入门关”,并且“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他认为,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里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为刘利民在记者会上的问答实录:

中国教育报记者:我的问题提给刘利民委员。学前教育是教育中的一块短板,一方面总量不足,另一方面质量也有待提升,您认为如何进一步加大资源供给,提供更加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呢?谢谢。

刘利民: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给我提问,非常赞同你的分析。目前,学前教育既面临着规模发展,又面临着提高质量的问题。大家知道,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可以给大家说一组数字。2009年,当时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是50.9%,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低水平。通过政府两期的三年提升计划,我们叫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带动地方政府的投入,通过短短的七年使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从50.9%提升到了79.6%。应当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大成就,我们现在有24万所幼儿园,幼儿4400万,应当说规模已经很大了。但尽管如此,学前教育仍然是我们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短板或者是弱项,也就是说我们常讲的,学前教育还是一个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集中领域。

这么快的发展为什么还不够?主要是我们底子薄、欠帐多。尽管我们有了比较快的发展,但是现在如果描述学前教育的状况,那就是公办园少、民办园多、无证园乱。正如总书记讲到的,人民群众感到不幸福、不满意、不快乐,那我们就要下功夫。所以,未来一个时期怎么做,我说12个字,就是扩资源、增普惠、强监管、提质量。具体怎么做呢?有五条:

第一,我们要千方百计增加或者是拓展学前教育的资源供给,要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普惠幼儿园。为什么提积极扶持普惠性幼儿园?老百姓要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那我们就要提供普惠园的资源。按照“十三五”规划,未来学前教育的毛入园率要达到85%,这应当是发达国家的水平。经过我们的努力,马上要有第三期行动计划。但是,我们注意到有一个现象,现在的幼儿园资源里,只有67%是普惠园,所以,要加大对普惠园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制定普惠园的标准,用财政性资金购买服务或者进行奖补来扶持它。

第二,增加学前教育投入。一方面我刚才讲的中央财政要投入,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要推动出台学前教育的一些相关政策,比如说生均拨款标准,公用经费标准定额,要制定一个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确定收费标准。我想通过多元化的投入,使得我们学前教育的资源不断扩大。

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因为这些年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我们感到学前教育的师资发展跟不上当前的形式。这里我想提三点,一是我们要把好学前教育教师入门关,真正把有爱心、懂教育的教师吸引到我们队伍里来。二是关心他们的待遇。最近有一个委员,他是学前教育专家,做了非常好的调研,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如何稳定提升,他的调研里有充分的数据表明,学前教育教师的待遇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三是我们对于学前教育的教师,要加强他们在师德、法制方面的之前培养和之后培训,使得这支队伍能让我们的家长放心。

第四,在我们发展学前教育过程中,立法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加快立法进程,用立法的方式来明确各级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过程中所履行的责任,比如说规划、布局、投入、师资配备等等。这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

第五,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这一点一些家长不放心,怎么样加强监管,措施是很多的,除了大家想到的加强人防、物防、技防以外,我认为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里是非常重要的,人与人的沟通是很重要的,我们也希望家长能够跟幼儿园组成家长委员会,参加幼儿园的一些事情的决策,使家长明白、放心。

通过这五条,在未来一个时期按照我们既定目标,既达到普及率的85%,同时要达到普惠性幼儿园占比到80%。谢谢!

楚天都市报记者:想提问刘利民委员。我国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规模已经达到1亿,他们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请问刘委员,您认为政府、学校、家庭应该如何发挥各自的作用,保障他们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另外,如何将义务教育相关的财政资金“钱随人走”的好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个孩子的身上?谢谢。

刘利民:感谢你提的这么一个有爱心的问题。因为你关注到了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这就是在我们现代化建设期间,有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随迁子女,他们都是农民工的子女。他们的父母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出了力,我们政府理应把他们的学习、生活安排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我想跟大家报告一下这个群体,一个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群体,现在是1400万人。我们出台了一个政策叫“两为主”,就是以流入地为主,同时要以公办中小学吸收他们为主,这是“两为主”的政策。

同时我们还做了非常好的工作,你们知不知道中国现在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多少学生,这个数字我在OECD部长峰会上讲,这些部长都大为吃惊。我们有1.4亿的学生,就是几个国家的国民加在一起还没有我们的学生多。我们把这1.4亿的学生做了电子学籍系统,“一人一号”终生不变,它带来一个什么好处呢?使得我们确切的知道,我们现在到底有多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多少留守儿童,他们现在入学的状况、接受教育的机会如何。同时还带来一个好处,刚才这位记者提的,能不能让他们到了城市里也能享受到“两免一补”的政策,能不能把他们的生均定额经费可携带。经过教育部和财政部的共同努力,这项工作已经落实,我们1400万的学生80%在公办校学习,还有剩下的在民办校学习,但是他们都得到了政府财政资金的资助。所以这个问题应当说这是我们的特殊国情,应当说我们政府花了大的气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群体近些年来特别引人注目,就是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有多少人呢?从0岁到16岁的留守儿童,我们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做了一个统计,902万。他们其中588万在我们义务教育学校学习,其中五分之一在技术学校学习。我为什么给大家报这个数字呢?这个群体跟进城务工子女还不一样,那些孩子享受的同城待遇,跟我们城市的孩子一起学习。我们近些年来还给一个很好的政策,可以在当地参加高考,已经有45万的孩子参加了高考。这个留守儿童不一样,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生活没有来源,他们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亲情、缺乏关爱。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关注这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现在由民政部牵头,20多个部委参加形成一个联席会议制度,旨在帮助这些孩子生活好、学习好。第一就是政府我认为要做好这个工作,就要采取兜底政策。特别要把这个政策落实到县和乡镇,使得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救助,使得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学上,我也注意到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包括妇联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们关注到一个问题,他们最有可能失学或者辍学,所以我们的政府部门就要采取措施,保证这些孩子有学上。因为我们在2011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我们现在小学的净入学率是99.9%,初中毛入学率是104%,它的巩固率是93.6%,所以我们绝不能让这些孩子辍学或者失学,这样我们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对这些孩子的关爱,建立一个实名登记制度,使得他们一个不能少的进到学校来学习,有失学和辍学现象的,我们要劝他回校学习。最近有一些省市做得非常好,把这些孩子从社会上劝回来学习,有一些劝到了职业学校学习,这个非常好。

还有一点,时间关系不展开,就是我们要求家长要履行自己的监护人的作用。不管你身处异乡还是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关心孩子的成长,我们的孩子如果没有家父母的陪伴,没有父母的关爱,他的生活、他的心理都会受到影响,我希望父母有可能的话,带着孩子去打工,我们提供服务。如果暂时没有可能的话,希望你们尽最大的可能关爱自己的孩子。这样我们政府、学校、家庭联起手来,让这些孩子也充满阳光。谢谢。


相关阅读:

许家印:企业扶贫要和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 形成合力

刘强东委员答记者问:给企业家提“醒儿”别最后“悲剧了”

贾庆国:自贸区是“试验田” 中国或可推动国际规则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