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保护黄河万里直播行动”探访贺兰山岩画

发布时间: 2017-08-12 12:5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江玲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贺兰山岩画中有很多先祖们留下的生产生活的印记。据解说员介绍,这是手印契约,有可能是远古人的停战协议,手的大小代表的是实力强弱,两手上方的头像代表的是神灵,意思是神灵作证,达成某种契约。江玲 摄

全域旅游:打造“葡萄美酒贺兰山,塞上江南宁夏川”

如果没有贺兰山,北方民族在史前时期以岩画记载生活与历史的平台就缺失了重要的一块;如果没有贺兰山,匈奴时期,秦始皇的政权会因为失去北方的天然屏障而变得更加短命,西汉政权的生命周期同样会“缩水”。但贺兰山绝不仅限于此,他还有很多……

公元1272年,马可·波罗穿越西夏旧地,在贺兰山北部发现了一种黑色的“会燃烧的石头”,这就是贺兰山的煤。

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先后派出勘探队深入贺兰山地区,发现贺兰山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田有9层煤,矿区面积40余平方公里,贮量约15亿吨。汝箕沟的“太西煤”(因位于我国“煤都”太原以西而得名),以其“低灰、低硫、低磷”和“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机械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块煤回收率、高化学活性”的“三低六高”特性而被誉为世界“煤中之王”。“一五”期间,国家把贺兰山北部列为全国新开发的10个煤炭矿区之一,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宁夏投资兴建的第一个煤炭工业基地。

除了外销外,贺兰山的煤炭还为当地的大型工业企业提供了动力,这些骨干企业改变了石嘴山乃至宁夏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千百年来依靠农业成就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上,一场工业革命的风暴席卷而来,宁夏工业的发展路径图上,石嘴山“因煤设市”,成为宁夏工业的先驱和摇篮,曾一度引领宁夏工业的发展方向。

贺兰山西侧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池盐生产区,汉代开始开发,西夏时,那里的盐成为西夏王朝和宋、辽交换帝国所需铜铁、丝绸、粮食的重要战略物资。清代,这里已经成为清朝13个大盐场之一,所产的盐一度曾远销到陕、甘、晋、宁等地。最大的盐湖吉兰泰盐场因距离蒙语意为“红色的公牛”的乌兰布和沙漠最近,素有“红色公牛背上的白色骑士”之称。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每年需要800万吨以上的食盐和2000万吨工业用盐,而这800万吨的1/10和2000万吨的1/25就来自贺兰山西侧的吉兰泰盐场。

西夏王朝的历代君王都非常看重贺兰山东麓背听松涛、俯瞰黄河的风水之地,从开国帝王元昊将自己的爷爷李继迁埋葬在贺兰山东麓开始,都将自己的陵墓修建在这里,经过190多年的持续修建,形成了贺兰山下壮观的帝王陵墓群。千百年来,世态变迁,那些收留昔日帝王身躯的西夏王陵,如今已成一堆堆土冢,坐落在贺兰山下,与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南巩县的宋陵并称中国三大帝王古陵。

<  1  2  3  4  5  6  >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