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口述②】深圳前市委书记厉有为:我们尽了力,算是不辱使命

发布时间: 2018-09-28 15:3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王静

1992年,小平同志的第二次南方视察,具体的行程安排由我负责。当时提前一两天得知他要来,我们都很高兴,因为深圳经济特区是小平同志提倡创建的,他要亲自来看看,有可能对社会上给特区的争论做出正确的回应,我们十分期待。

1990年代,厉有为和林祖基陪同谢非视察深圳。谢非视察后,决定在深圳召开全省发展高科技现场会,推广深圳做法。

当时深圳的压力很大!很多人都在指责说“深圳姓资不姓社”,说“深圳就剩下五星红旗挂在那,其他都变颜色了”。还有人说老红军来看了深圳回去以后大哭,觉得“白革命了”,这些说法当时有所流传。特区还要不要存在下去?特区向哪个方向改革?社会主义要不要搞市场经济?这些在当时都成了问题。小平同志来深圳,我们都渴望在这些重大问题上得到明确、正确的指导。

1992年,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时,在迎宾馆桂园留影。

老人家精神很好,刚到深圳,他就与我开玩笑,一句句话说得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当时我们想给他汇报工作,给他看看深圳的建设,深圳的农村、企业。那时他已经88岁了,我们觉得不能让他太累,汇报内容不能太多。没想到小平同志来了以后不听汇报,他说他已经退休了,就是来看看。

我们安排小平同志上国贸大厦的旋转餐厅,当转圈看深圳市容时,他就发表了讲话,足足讲了半个多小时,讲了一些对重大问题的态度。我们还去了皇岗口岸,让他看看对面的香港,在车上他也发表了一些讲话。

小平同志讲的话情真意切。他肯定了深圳搞的是社会主义,“特区姓社不姓资”;他强调了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他还给我们的改革鼓劲,“是绊脚石就把他踢开,是拦路虎就把他赶走”。这些话让我们感到很振奋,他给我们撑腰壮胆,支持我们继续改革开放。有些话是小平同志的重要观点,他一路上讲了好几次,反复地讲。他讲得最长的一次,也是讲得最全的一次,是在蛇口港上船去珠海、过伶仃洋时。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同志和我陪他过去,一上船,谢非就把一张丝绸做的广东省地图铺在小平同志面前的茶几上,想汇报广东情况。小平同志一看,就轻轻地用手把地图往旁边一推,不听汇报。然后他就开始讲,几乎把在深圳视察的讲话又重新讲了一遍,足足讲了50分钟。“谁不改革谁下台”“改革开放路线要100年不动摇”“不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他讲得很细,我们都在旁边安静地听。谢非的秘书陈建华(现任广州市市长)很机灵,马上拿出一个录音机放在茶几上,小平同志也没反对。这盘珍贵的、完整的录音带原件现在还保存在陈建华那里。

多亏了小平当时南方视察的讲话,不仅拯救了深圳,更拯救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使改革开放的路线能够继续延续下去,也才有了深圳今天的繁荣。

小平同志的讲话一直在鼓舞着我们。后来我们听到小平同志在其他地方说,要“在内地造几个香港”,我的理解是利用香港自由港的模式、政策,来发展我们自己的生产力。我们就想着把深圳打造成国内的首个自由贸易区,然后带领全国其他地区走向国际市场。

1994年,我们就开始设计深圳的自贸区模式,还抽调了几十人做研究,做了两大本材料。当时的想法是将南山、福田、罗湖这三个区设为自由贸易区,我们提出货物贸易不出一线关不算出口,出了一线关,进入香港才算出口,这个和现在的政策是一样的;货物进到特区来,不算进口,出了二线关以外才算进口。这样内地和境外两方面的优惠都能衔接上。我们提出在深圳实行双向合作、双币流通、双港起飞,内地和海外两边都合作,人民币和港币双币流通,空港和海港充分发挥作用。由于这个设计方案在当时而言不被领导接受,曾被领导误读为“厉有为要与香港合并”,此事从此搁置了。如今20多年过去了,深圳在前海红红火火地办起了自贸片区,我们当年的愿景算是成真了。

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视察过后,深圳到处澎湃着二次创业的激情,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高潮。我们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完全是党中央、小平同志的功劳,我们只是干点具体的事情,有时候还干得不太好,还要挨批,有时候还会得罪人。没办法,这都是形势使然,为了改革开放大局,我把个人利益都置之度外了。

1995年党代会时,我作为市委书记作了关于“二次创业”的报告,提到第一次创业为深圳经济特区打基础,第二次创业要调整产业结构,高速推进经济发展,发展高端服务业、金融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那时候我们提出建设龙岗大工业区,在坪山那边规划了190多平方公里,计划把原经济特区内的主要工业迁到那里去,原经济特区内主要发展金融、贸易、第三产业服务业。

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一定阻力。深圳建立经济特区伊始,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吸引来的投资商中不少是低端、附加值低、粗放型、污染环境的企业,例如小电镀厂、小化工厂、小印染厂等,生产中产生的“三废”严重污染环境。这些企业只有两条出路,要么转型升级、要么彻底淘汰。

但是要做到谈何容易?以当时的“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为例,都是当时各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村民们依靠这些企业致富。但从全市层面来看,这些加工企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我们就要把他们或升级或迁移。这样一来,就会触动各个村的利益,村里就不愿意了。当时一些村主任联名写信,向省委、省政府和其他机关告我的状,说我主张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企业的做法是公然侵犯村民利益,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唱对台戏,要把我赶走。由于告状信往省直机关到处发,省委书记谢非也收到了。他找我谈话,问:“有为,你底下闹地震了!”当时我还是蒙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下面的村主任都要联名赶你走,说你侵犯他们的利益。”谢非说。我明白过来了,是因为我主张来料加工等企业转型升级或淘汰,因此就向谢非汇报了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招聘科技人才的做法和想法,并说明不淘汰落后和低端企业,不但深圳不可持续发展,而且环境也承受不了。

谢非先安排时任省委政研室钟阳胜主任带队来深圳调研。经全面调研后,省政研室给省委的报告中完全赞成深圳的产业机构调整政策,并和我们深圳市委的意见一致。谢非还是不放心,他要亲自来深圳看一看。我陪他在深圳走访了两天,看了“三来一补”企业,也看了高新企业,他看完之后也很高兴,说赞同我的观点,他还决定推广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决定在深圳召开全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场经验交流会。有了省委书记给我们站台宣传,我们的劲头更足、步伐也加快了,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相应制定了若干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在当时,村民不太理解,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但现在看,这个方向是正确的,现在大家都是获益者。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