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提案建议解决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四川达州多举措培养本土化教师

发布时间: 2018-08-13 15:1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和海佳

中国网北京8月13日讯 感谢达州教育局的回复,我很满意了。”四川省达州市政协委员孙晓秋日前在朋友圈感叹履职成就,还附上了市教育局回复函件图片,获得朋友们接连点赞。

孙晓秋委员土生土长在四川达州市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龙泉土家族乡距离宣汉县城100余公里,山高路陡,是国定贫困县的深度贫困山区。鸡坪村小学是离宣汉县城最远的村级小学,已开设一至六年级及幼儿班,有学生240人,大多数为留守儿童。

由于村里条件艰苦导致分不来老师,孙晓秋高中毕业后便成了村小学校的代课教师。2013年,勤奋好学的孙晓秋通过公开招聘成为了一名正式教师。丈夫师范毕业后安排到鸡坪村小学,夫妻二人从此在大山深处扎下了根。

与孙晓秋夫妻一样坚守这所学校的,还有三对夫妻。他们之中有一方都是本地或本村人。“我老婆就是这个村的,我还能往哪里跑哟!”学校赵刚老师的话,引起了孙晓秋委员关注乡村教师队伍稳定的问题。

在村小工作多年的孙晓秋委员了解到村小教师老龄化严重,尤其是偏远乡村教师是当年本土转正的民办教师,面临退休,有的学校返聘已退休教师回学校继续上课。边远山区学校计算机、音体美专业教师以及英语教师相对短缺。公招特岗教师大多是外地人员,加上山区条件相对艰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生活匮乏、大龄青年找对象难等原因,不少老师通过考公务员、辞职、调离等形式离开,乡村学校很难留住这些教师,而村里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都离开村小远地求学。

“乡村教师本土化是保持乡村教师队伍稳定的有效办法。”孙晓秋委员认为,因为本土教师在生活环境、文化背景、血缘关系、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皆根植于当地,更有可能心无旁骛地扎根家乡服务教育事业。

孙晓秋建议,加大力度从乡村本地成绩优秀的毕业生中根据志愿定向培养本土教师,尤其是对山区优秀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并从当年新招教师员额中拿出部分指标,并给予优厚待遇。于是孙晓秋委员在今年2月的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培养本土化教师的建议》提案。

市教育局收到提案后,认真办理,有效落实。市教育局多举措解决教育均衡发展,培养本土化教师。全市大力实施“乡村紧缺教师补充计划”、“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和“优秀教育教学专家乡村支教讲学计划”,每年补充乡村教师1800余人,其中80%以上为本土人才。

有关部门还积极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各县(市、区)最低补助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400元,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并采用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等方式每年培训乡村教师2万余名,同时还免费培养达州报考的师范生。(记者 和海佳 通讯员 王梦)


    转载请注明: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客户端)

相关阅读:

四川省政协召开十二届第7次主席会议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来川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