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人抢天津落户 天津被担忧成人才“备胎”?

发布时间: 2018-05-23 08:5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秦金月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一篇关于天津落户的文章突然刷爆了朋友圈。文章最末的几句话,把小编逗笑了:

有人仍不甘心:“你们怎么查到我们在外地有工作?联网吗?”

“你们的实际情况,会在办理业务的时候都写在(预审表)上面。”他回答。

“那我可以不写啊!”

工作人员哭笑不得:“我们现在在这儿的所有人都是人才,首先,诚信是第一位的,我们海河计划也是要诚信的。

恐怕很多在北京基本不可能落户,而希望藉由天津的人才引进政策在津落户的“北漂儿”,在这波跌宕起伏的操作中,更多的感受是笑中带泪,还有些许的无奈。

天津加入“抢人大战”,多少人想落户?

5月16日,天津正式对外公布吸引人才的“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大幅降低人才落户门槛,本科生40岁以下,硕士45岁以下,博士不受年龄限制,只要持身份证、学历学位证,即可办理直接落户。

以直辖市的身份直接加入“抢人大战”,且因地缘优势,对在北京落户困难的“北漂儿”来说,天津的诱惑力呈几何倍数增长。

据媒体报道,仅在行动计划公布的第一天,就有30万人下载“天津公安”APP办理落户申请。天津市有关方面乐观地认为,30万人的申请量仅仅是刚刚开始的数字,今后一个时期还会有大幅增长。

不过,蔚为壮观的30万人争抢天津户口还没持续几天,天津市又出台了相关政策解释称,此轮人才落户新政,目的在于支持有意来津真正参与天津各项事业发展,愿意在津脚踏实地创新创业的人员,而不是借落户之机,单纯挂靠户籍,或为子女获得参加高考资格、买房炒房的各类其他人员。要合理界定引进的是否是天津真正所需的人员,确保杜绝“户口空挂”、“暗度陈仓”等现象的发生,必须严格实行落档才能落户的规定。

5月21日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光在接媒体采访时表示,自5月16日政策发布以来,截至21日,直接落户5800余人,领取调档函2.7万多人。

杨光表示,据初步统计,已经拿到准迁证的人员,平均年龄为32岁左右,大部分都是青年人才。从来源地上看,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都有,主要来自山东、河南、河北和东北地区。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政策不是短期的,没有所谓的‘窗口期’,更不会朝令夕改,而是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天津广纳英才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杨光强调。

杨光还表示,天津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引进人才的服务,将以家庭为单元为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二是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对引进的人才,及时兑现各项扶持政策,跟踪解决人才在工作中的难题,不仅使人才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得好。

“人才”们盯上的是什么?

作为全国公认的“高考天堂”之一,天津的吸引力或许并没有被本地的决策者正确预判。

在最初30万的申请人中,有多少是真正想在天津工作的,我们不得而知。有媒体直接发文表示:

“‘人才’们盯上的,就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乃至于相对低廉而原先被限购的房子。这些实质上是什么东西呢?其实是在户籍制度下,各地政府掌握分配的、某种程度上的‘垄断性资源’。而如今,在形势逼迫各地必须参与“抢人大战”的背景下,各地政府把这些资源拿了出来,以招徕人才,哪怕人才就只占个坑,‘身在曹营心在汉’也无所谓。”

我们不能武断给每一个申请落户的人按上“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帽子,也不能武断地批评天津市对形式预估的不足。但距离北京只有半小时车程的地缘优势,在这个焦点时段,却让天津多了点“小尴尬”,似乎在某种意义上,天津沦为了“备胎”。

不过,沦为“备胎”的就只有天津一家吗?

2018年,多个二三线城市突然涌现“抢人”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50余城市以及山东、海南、江西、吉林、云南等省份发布了人才引进新政。作为一线城市的天津,也“自降身价”加入了“抢人大战”。

有网友认为天津的优势在于几个方面,首先是北京基本没办法落户,“天津好歹算直辖市,落户之后将来牵扯到户籍的一些事情,办理也比较方便,一天就可以来回。”其次,“房价还算便宜,尤其是跟北京比,很多北京买不起房子的,就去天津买了,连同解决孩子上学问题,老人在天津带孩子,夫妻俩在北京上班,周末回天津或者每天高铁来回。”最重要的,则是高考方面的优待,有人表示,天津市的985录取率全国第一,211录取率全国前三,甚至985录取率要高于一半省份的211录取率。

其他二三线城市虽然没有这样的优势,但也是下足了血本。

比如:

郑州市政府印发《郑州市人才公寓建设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通知明确了人才公寓申请条件、分配方式、租金标准等。其中规定,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享受的租赁住房均为免租住房,对于工作满10年且贡献突出的,可无偿获赠所租住房。

西安市房管局印发《西安市人才安居实施细则(试行)》,其中规定,人才安居购房补贴标准为:实际购房金额的50%,其中,A类人才最高补贴100万元,B类人才最高补贴70万元,C类人才最高补贴40万元。

海南省则正式发布《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吸引各类人才20万人左右;到2025年,实现“百万人才进海南”目标。

成都市发布《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的人才安居工程的实施细则》。在购房支持方面,住房限购期间,对于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引进的高端人才等,经所在区政府(管委会)认定后,其购房可不受户籍、社保缴纳时限的限制。

秦皇岛2017年12月份公布的人才办法显示,秦皇岛将确保提供一套人才公寓供人才租住,人才公寓租期可达5年。最高级的A类人才可免费租住,最低级的D类人才(硕士和本科)也仅需负担40%的租金。

今年4月16日,西安市公安局在官方微博高调宣布,西安迎来2018年第300000位“新西安人”。这意味着,西安在4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就增加了30万户籍人口。

但这30万人都会留在西安工作吗?我们不得而知。同理,“抢人”的二三线城市都能把抢来的人才留住吗?我们也不得而知。

吸引人才不能一时脑热 供需对接才是王道

在“抢人大战”中,很多城市把落户、房子、高待遇当做竞争的资本。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记者曾采访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他认为,“真正的科学家并不需要这些,需要的是团队”。

李德毅所说的“真正的科学家”,是指尖端型的人才,是不管大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都会疯狂争抢的人才。这些高层次人才往往不会“单干”,他们需要一个高水平的团队在持续稳定的环境中共同做事,这样的要求,“抢人大战”中的地方政府可以满足吗?

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小编认为,人才也是需要分类的,有本身实力已经很强、丝毫不注重名利只专注于科研的人才;也有更加看重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哪里能解决“孩子高考问题”就把户口落在哪里的人才。该如何吸引不同类型的人才,让他们来了还能安心留下,这是每个城市都需要做的功课。

在城市发展的焦虑和竞争压力凸显的今天,大量城市希望在二次城市化浪潮中抓住机会,实现产业结构和城市量级跃升。越在这样的档口,参与“抢人大战”的城市就越需要头脑冷静冷静,找准城市定位,安排好后续工作,别让房价又迎来新一波上涨,别让“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才们得了机会,让城市真正需要的人才被湮没。

参考资料:中国网、华夏时报《天津落户96小时后梦醒 》、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腾讯网等


推荐阅读:

给干部撑腰,这份《意见》让改革者不“背锅”!

中国首个补碘指南出炉 哪些人群需要补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