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民国大学建筑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6-07-18 11:42:34 | 来源: 北京晚报 | 作者: 黄强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比利时建筑师设计辅仁大学

辅仁大学是民国时期由教会创办的私立大学,上世纪20年代,它与清华、北大、燕京大学合称为北平四大名校。其前身辅仁社是1913年由天主教信徒英敛之创办,校名取自《论语·颜渊》“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开办初期地址在香山静宜园,学员20余人,课程主要是学习国学。1917年冬天辅仁社停办。

  辅仁大学旧址

1925年,英敛之与马相伯(复旦大学首任校长)向罗马教廷与美国公教本笃会提议,创办北京公教大学辅仁社。马相伯寄语:“齐驱欧美,或更驾而上之。”学校邀请陈垣、张蔚西(中国地理学先驱)、郭琴石(清末进士、诗人)、李泰芬(史学家)等文化名人到辅仁社任教。1927年经北洋政府准予,学校更名为私立北京辅仁大学。

辅仁大学校址在清贝勒载涛府邸,当时以16万美元永久租用。学校男女分校管理,男生部在涛贝勒府,女子学院在恭王府内,女生宿舍是瞻霁楼、宝约楼,环境幽雅,外人称辅仁女学生为“格格”。当时,高校正推行“中国化运动”,按照北洋政府教育部章程,校方聘请陈垣为校长。在陈垣的苦心经营下,辅仁大学发展迅速,蒸蒸日上。

1930年辅仁大学新楼落成,由比利时建筑师设计,风格中西合璧宫殿式建筑。以主楼的建筑群,正门汉白玉大拱门,有四面围楼和中间楼房围成两个天井,三个歇山式屋顶,屋脊正中竖十字架,四角加歇山式角楼,气势恢宏。辅仁大学建筑群与北京城东的协和医院建筑群、北京西郊的燕京大学建筑群,并称为北平三大建筑群。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接管了燕京大学和协和医学院,辅仁大学因为是德国圣言会资助的,得以幸免。当时日伪政府强迫北京全市悬挂日伪国旗,校长陈垣义正词严地斥责:“国土沦丧,同胞罹难,身为中国人,竟要为敌人庆祝胜利,良心安在!”在陈垣的抵制下,辅仁大学成为整个抗战时期北平唯一没有悬挂日伪国旗、没有诵读日伪奴化教育课本的高校。

邀请名学者到学校执教,是辅仁大学的一贯方针,沈兼士、刘半农、萨本铁、范文澜、启功等声誉卓著的学者都曾在这所学校执掌教鞭。关于启功在辅仁大学执教,还有个故事。年轻时的启功没有学历,却勤奋好学,他拜在陈垣门下,陈垣很识人才,知道启功的水平,介绍他去某中学做老师。学校的老师对启功很排斥,说他没有学历不能在中学教书。陈垣没有说什么,把启功安排到辅仁大学教书。辅仁大学老师认为启功水平很好,同意他教大学生。从此,启功一直在辅仁大学(以及后来的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成为中国著名的教授、书法家。

辅仁大学历史较短,从1925年创办到1952年院系调整,仅有27年。但贡献了不少人才,其中有漫画家王家禧、国画家娄师白、指挥家李德伦、实业家王光英、社会活动家王光美等。

1951年,辅仁大学的院系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政学院(今中央财经大学),原校址划入北京师范大学。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