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民国大学建筑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6-07-18 11:42:34 | 来源: 北京晚报 | 作者: 黄强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眼下正是高考学子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在选择学校时,除了师资力量,校园风景也成为他们考量的重要因素。清新秀丽的风景,给正值青春年少的学子们带来美好的遐想。

民国时期,随着科举制的废除,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不断涌现,这些大学在建校之初,同样非常注重校园风景的建设,由此诞生了一些别具特色的校园。幸运的是,虽然这些大学历经变迁,但一些校园建筑得以保存,如今的大学生们仍然能够感受当年的浪漫。

燕京大学与金陵女子大学

是同一设计师

在民国高等教学体系中,教会大学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它的建校历史多数比国立大学更早,在清末科举尚未废除时期,只有国外的教会在中国涉足教育,并逐渐由普通教育发展为高等教育。民国期间,由外国教会创办的大学有13所,这些大学水平高、影响大,而位于北京西郊的燕京大学,是这13所教会大学中的佼佼者。

燕京大学的前身是美国美以美会创办汇文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通州协和大学,在1916年三所大学合并而成的“北京大学”。1919年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出任校长,改名燕京大学,并推行教育改革,学校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921年燕京大学在北京西郊购买前清亲王赐园,聘建筑设计师墨菲进行总体规划,建筑群全部都采用了中国古典宫殿的式样,使得燕京大学成为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

燕京大学以玉泉山塔为轴线,从校门经石拱桥、华表,方院两侧是九开间的庑殿顶建筑穆楼和民主楼,正面是歇山顶的贝公楼(行政楼),两侧是宗教楼和图书馆。未名湖畔有思义亭、博雅塔、临湖轩。几十幢建筑形成建筑群,以玉泉山塔为轴线,穆楼、贝公楼、宗教楼、思义亭、博雅塔、临湖轩,点缀其中。未名湖荡漾的湖水,映照塔影,师生们时常在建筑群、湖边穿行,感受美好风景。

当时,在北方的燕京大学闻名遐迩,而在长江流域,最为著名教会大学就是金陵女子大学。有趣的是,它们是同一个设计师:墨菲。

1915年,金陵女子大学在南京成立,开办初期,校址在南京东南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旧址,1923年7月移至随园。金陵女大在随园开办时,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校园,中国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参与,营造了一组7幢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会议楼、科学馆、文学馆、图书馆、大礼堂、学生宿舍),而且楼宇之间以中国古典式外廊相连,不仅美观,而且实用。雨天师生在楼宇之间走动,因为有走廊连接,不需要带雨具,这形成了校园独特的风景。

  金陵女子大学校园一景

校园按东西向轴线对称布局,主体建筑物以大草坪为中心,林荫道座位入口增加纵深感,校园环境优雅,金陵女子大学因此有“东方最美丽校园”之赞誉。

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30年改为此名)和金陵大学合并为私立金陵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学科与专业并入南京大学,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址改为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校址。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