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技术研发创新和推广能力亟待提高。缺少原创性开发、关键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创新较少,创新能力较弱。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设备整体成套和自动化技术。同时,技术宣传推广能力不足,有的技术在某一地区已经成功使用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另一地区为解决类似问题还在尝试各种办法,增加了支出成本。
5.市场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环保市场仍然存在低价中标、市场信息不透明,同行恶性竞争、借证甚至无证经营等不规范现象。恶性竞争的现象在危废物处理市场上显得更为激烈。比如同样处理一吨废物,不法企业收取的处理费用往往不到正规企业的50%,其主要原因是不法企业在处理设施的投入、二次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上偷工减料。
6.常态化环保产业统计体系尚未建立,无法准确及时监测产业发展形势。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上要继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原则,根据调研的情况,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1.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是尽快修订《环境保护法》,完善条款,增加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有关内容,明确环保产业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尽快出台《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规范污染源环境监管,提升环保产业发展空间。三是完善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体系,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适时增加标准中污染物项目数量,修订污染物排放限值,提高环境质量要求和排放控制要求,引导环保产业发展。
2.倡导绿色消费模式。一是政府带头积极推动绿色消费。与普通消费者相比,政府采购规模大、品种多,对绿色消费的带动效应强。不断加强政府绿色采购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的规范和产品标准;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品,推进政府绿色采购,不断扩大绿色采购范围(包括采购环境服务);定期发布绿色消费指南,通过政府的示范作用带动全社会的绿色消费。二是鼓励公众绿色消费。加大宣传力度,将环境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众对环境治理的监督,逐步扩大环保产品应用范围,用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公众绿色消费。
3.拓宽融资渠道。一是推广发展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融资方式和手段,以项目营运收入承担债务偿还责任,如BOT融资、TOT融资等。BOT融资具有投资数额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适合环保产业投融资,特别是城市环保项目领域。TOT融资通过公开招标向社会投资者出让资产或特许经营权,可以用于污水、垃圾处理及电力烟气脱硫脱硝等领域。鼓励项目融资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应用试点。二是发展融资租赁。对于环境服务业,可以积极发展融资租赁。由于融资租赁中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点,出现问题时租赁公司可以回收、处理租赁物,因而在办理融资时对企业资信和担保的要求不高,比较适合环保企业项目融资。融资租赁可以发展租赁公司独立承担资金模式、投资公司兼租赁公司模式、投资机构提供资金模式等。三是加大金融机构信贷力度。中央政府采用贴息等方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环保产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探索将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纳入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鼓励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环保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四是积极发展债权融资。可以利用环保国债筹集资金,鼓励企业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有偿使用企业外部资金。五是积极利用国际资本。继续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申请环保产业项目专项贷款,引入第三方机构以保证公平,放大资金效应。此外,对于成长性较好的环保企业,私募股权融资、上市融资可成为企业发展融资渠道的重要途径。
4.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政策宣传、落实和扶持力度。一是进一步梳理、宣传现有的国家发展环保产业政策。让更多环保企业了解并真正享受到国家政策的实惠,把国家的政策用足、用好。如污水、垃圾收费政策;鼓励环保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脱硫、脱硝电价政策及垃圾、生物质发电电价政策等。二是落实和完善环保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加强环保技术研发的前瞻性及对环保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环保产业。完善有关优惠政策,建议将“线路板时刻废铜液”比照废彩色显影液、废线路板列入废物利用原料范围;将利用废弃物生产的“金属化合物等金属中间体”比照金属列入利用废弃产品范围,享受增值税退税。三是加大财政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应能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低回报率的支持,建议财政设立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环保产业的投入要纳入政府年度预算,并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比例逐年提高,把财政投入的重点放到市场动力不强的管网建设和维护上。每年安排一定量的资金支持环保装备的生产,特别是一些急需的环保装备、产品的生产。考虑到环保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要放宽项目安排的条件。加大企业为主体的环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扶持力度,对新技术、新工艺、首台套等技术推广应用,财政采取后补贴的方式,给予资金奖励和分担风险,对关键、共性环保技术设备的研发应用给予扶持。研究实施环保产品惠民工程。四是尽快下放住建系统环境工程专项设计资质审批,修订申请条件。现有的部分环境污染治理资质申请条件过高,甲级设计资质要求同时具有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等11位注册类工程师,乙级资质则要求具有6位注册类工程师,而环保企业要同时具有如此数量的非相关人员,没有必要,如南方就基本不需要暖通人才。因此建议住建系统下放环境工程专项设计资质审批环境污染治理资质审批,并适当调整申请条件,满足环保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5.加快提升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我国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与建设生态文明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切实加强环保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设立技术中心、海外研发中心,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习实训基地等工程化平台,推动组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鼓励成果共享。加速环保产业的创新驱动,全面促进我国污染防治水平的提高。鼓励、支持环保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优势互补的环保技术联盟;加快培育建设环保技术和产业孵化器,提高其培育和扶植科技型中小环保企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