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聚集效应
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它不仅可以降低个体小农经营闯市场的风险,还可以产生规模经济的良好效应。而且也只有在达到适当规模的情况下,农业科技成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一是多方面发挥规模经营的政府引导作用。政府不仅在在规模经营方面进行规划、组织方面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且在农业企业的人员培训、品牌创建以及农业农村的基本设施建设等方面产生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二是多形式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组织主体。当前在江苏省的农业规模经营的主体主要有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大户、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组织。三是多渠道筹措农业规模经营所需资金。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多渠道筹措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如农民股份合作、工商资本投入、引进利用外资等。四是多方式促进生产要素的规模化积聚。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江苏省累计流转土地占家庭承包面积的47.5%;通过培育植保统防、农机作业、种子种苗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完善农业社会服务,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致公党中央调研组在常熟古里镇田娘农场考察
7、提高农业与其它产业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融合作用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并注重农业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一是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目前江苏已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0个,居全国第一位。在创建“亩产吨粮县”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注重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综合机械化水平,积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和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76%。二是积极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的延伸。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三大载体”建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发展,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引导市场升级改造,积极发展“苏合”农产品销售合作联社,带动农民直销农产品,同时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和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二、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技创新驱动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科技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科技进步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力量,科技兴农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持久战略。江苏省农业科技力量虽然较强,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科技创新驱动力仍显不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2.3%,虽然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与世界平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部分发达国家甚至高达90%的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江苏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科技进步驱动不足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具有基础性、社会性、公益性的特征,应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但作为经济发达省份的江苏,其农业科技投入的不足已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第二,科技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江苏省农业的产、学、研、推等部门的技术力量虽然较强,但由于基本是各自独立发展,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和合力,造成资源的浪费严重,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优良品种、生产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储备不足,尤其是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储备不足的问题突出。第三,农业服务体系薄弱。由于农业科技推广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落后,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数量缺乏、技能不强、年龄老化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即使有了先进的农业科技也难以形成实际的农业生产率。
2、耕地保护形势很严峻,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艰巨
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难以扭转,粮食供求不平衡的态势难以改变。一是从土地面积上来讲,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和人口不断增长,农业用地持续减少,目前全省人均耕地不足1亩,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基本没有空间用来扩大农地面积。二是从农用地质量上来讲,一方面由于城乡非农建设占用大量优质耕地,导致优质耕地不断流失;另一方面由于复种指数较高和长期使用化肥等原因,导致地力明显下降。同时,由于工业“三废”污染等原因,导致土壤污染加剧,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当前,江苏全省2/3的现有耕地未能达到吨粮田标准,耕地生产力有待提升。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将是一个长期趋势,消费者对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随着人口密度不断加大与耕地数量、质量不断下降的矛盾日益凸显,立足江苏省内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将显得十分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