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中央: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发布时间: 2013-12-20 18:40:4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冯昭

2、注重科学规划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有效的引领作用,既防止了重复建设并提高了产出效益,又有效地保护了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从江苏来看,一是注重战略层面的规划。江苏把“农业现代化工程”放在整个现代化全局中谋划,列入全省重点实施的“八项工程”,并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激励、引导各地市县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二是注重城乡一体化规划。根据江苏农村实际情况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推出了“农业现代化工程十项行动计划”,包括粮食丰产增储、绿色蔬菜基地建设、畜牧水产业提档升级、农业产业化经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民增收及农村扶贫开发、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涵盖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三是注重微观层面的规划。一些企业编制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水系、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景观等一系列规划,明确现代农业、农村建设的主要发展指标、主攻方向及建设标准,组织各类发展要素向现代农业集聚。

3、重视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农业现代化是一场以科技为核心动力的农业综合革命,江苏在发展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一是努力提高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二是不断提升农业科技研发和服务水平;三是依靠农业科技推广驱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江苏实施了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按照“首席专家+创新团队+推广单位”的组织模式,通过设立协作组来对遴选出的农业重大技术进行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组织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水平。

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可有效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整合利用效率,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从江苏来看,一是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应用;二是不断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三是较早启动农业物联网技术试点示范建设。苏南在全国率先建设“农业物联网”,初步建成农业与装备物联网总控平台。江苏以其省内的“中国智能农业示范区”为龙头,在全省扶持建设了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4、突出抓好农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江苏省在创新土地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严格管控。统筹安排城镇乡村各类用地,在功能区划上明确工业区、现代农业区、居住区、生态保护区等,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确保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的落实,着力推进土地利用“三集中”政策,即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二是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确权到村集体、村民小组乃至农户。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发证率均居全国前列,其中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到村民小组约占总数的72.5%。三是规范推进土地流转行为,确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建立预存征地补偿款制度,要求在征地前必须将补偿款足额存入指定专户,并从农民长远生计考虑率先全面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一些地方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农地流转服务平台,通过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及时公布土地流转情况,推进土地流转工作。

5、彰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江苏一直重视提高农民综合经营能力的教育培训,培养了一批职业化的现代新型农民。一是根据市场需求,推行分类培训。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工程,构建高端人才境外培训、骨干人才院校培训、职业农民市县培训的新型分类培训模式。二是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培训实效。一方面,对培训学员进行跟踪服务,通过农民培训工程满意度调查对培训的内容、方式、效果进行当场绩效测评;另一方面,对农民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培训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加大宣传经培训而创业致富的农民典型,形成了刺激农民培训需求的内在动力机制。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