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担起新能源汽车的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发布时间: 2013-12-20 18:29:22 | 来源: 网易 | 作者: | 责任编辑: 冯昭

中国电动车仍面临三大挑战

面对未来的责任,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灰霾天给我们进行了启发,要求各行各业调整产业的转变结构,通过创新发展实现低排放、零排放,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尽快摆脱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

其次,应该看到我们的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微增长阶段,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如果我们还是要热衷于大马力、高耗能产品的投资,也许会有一些短期效应,但是面对石油资源的紧缺、环保要求的提升、碳排放限制的措施,长远发展难以持续。中国政府已经发出了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明确信号,希望企业和资本市场高度的重视。

第三是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目前虽然新能源汽车的份额极小,但其对于市场对其的期望值在快速增加,前年宝马MINI的电动汽车在北京进行示范运行,网上征求志愿者,有上万人来报名竞争。在深圳,人们宁愿花时间来等候电动汽车出租,在北京郊区800辆电动出租同样受到了司机和乘客的欢迎。清华科技园分时租赁的启动至今100多天过去了,证明了分时电动汽车完全能够满足出行的需求,而且在整个出租的过程当中,出租率保持了100%,通过示范,客户总结需求,提炼了关于建设充电桩的建议,有利于电动汽车产品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将于近期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到今年底将在清华科技园等四个园区,在北京理工大学等九个院校投放不低于100辆电动汽车,同时按照市场的机制扩大租赁,加强充电网的建设,与传统租赁行业的龙头合作,建立传统的租赁渠道,扩大电动汽车租赁,力争在未来三年内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网络。

这些现实的情况表明,节能环保、生态文明正在深入人心,汽车市场的价值观正在向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方向转变。当然,当前电动汽车的发展仍然有一些阻力,其中表现在对技术路线的增置,对市场的悲观预期以及对配套设施的困难和旁观、不作为的消极态度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尽快的加以引导和解决。

中国的汽车工业承担着提升经济、扩大就业、拉动内需、优化产业结构的责任,更肩负着构建面向未来的绿色交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我们应该看到,在挑战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外均处于培育期,产业技术的差距并不大,我们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具有较为明显的成本资源市场和体制的优势,更容易形成竞争优势,走出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

电动车产业要走一条自主发展道路

第一、新一轮的示范推广即将启动,国家补贴政策持续支持。近日,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方案,四部委正在制定实施细则,并将不日正式启动。新一轮的国家支持政策在总结第一阶段推广的经验问题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目标是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和地方推动市场的积极性,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顺利的走向成熟。

主要内容有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开展示范,以试点城市为核心建立区域,扩大辐射范围,加速区域电动汽车的推广,改变原有的财政资金补贴方式,加快补贴资金的落实力度,混合动力客车向全国进行推广,对充电站建设等进行财政支持等等一系列。有关这个实施的思考,我们相关四个部门的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将在明天上午有一个报告局,也希望在座的记者们对此感兴趣的来听取,并提出你们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我们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以市场促发展。要突破传统期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把推广新能源汽车放到绿色交通发展和新兴产业变革的大形势下,着力创造新模式、培育新市场。高铁和城际列车已经成为城市间个人交通的首选,分时租车的商业模式不仅受到出差旅游人员的欢迎,也为年轻人所青睐。随着大城市地铁的建设,地面公交路线的不断优化,又为电动公交客车和出租车创造了新的商机,网络购物市场快速发展,城市内的小型电动物流车的需求剧增,市场广阔。对于雾霾严重的城市,采用上述新型的市场模式,既可以有效降低汽车排放,又可以减少交通的流量,而减少交通流量提高城市交通速度,本身就是减少雾霾的一个重要措施。

从目前电动汽车的成本构成和推广效果看,大型客车和小型轿车具有较高的性价比,适用于市场应用。从国内外示范的经验上来看,电动汽车成本价格虽较高,但运营成本很低,合适的商业模式可以合理的分派这其中的利益,形成创新市场的动力和广泛应用的合力。创新商业模式涉及的多是地方县政策法规,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最高。在中央政府的积极支持下,一定会创造出因地适宜的新模式。

第三、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可持续的基础市场建设的市场运营机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基础建设的设施建设和商业运营模式将成为除电动汽车本身的技术限制之外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在新一轮的推广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充电设施建设布局和网络化的建设,明确基础建设以及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用电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创新等问题,要深入研究充电设施的商业模式,积极调动多方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积极性,尽快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开放的、可持续的基础设施运营机制。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