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8月26日评论:高校就业率“注水”贻害无穷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尤其是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可是许多高校(特别是一般院校和民办高校)所显示的就业率依然很高,大多在九成以上。果真如此吗?显然,这其中有一些高校存在“注水”、弄虚作假的现象。
高校在就业率上造假,其不良影响是相当严重的。高校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殿堂,而学校弄虚作假,学生还能相信学校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吗?既然学校可以玩数字游戏,弄虚作假,那么,当学生在考试中舞弊、在论文中随意编撰数据时,学校又该如何处理?这样的高校还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吗?这样的恶性循环只能让高校和学生双双受害,最终损害整个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风气。
高校就业率造假有百害无一利。从长远来看,如果一些高校不能悬崖勒马,而依然沉醉在造假的沾沾自喜中,那么,这样的高校将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逐步失去具有的优势并放大其日益累积的劣势,最终被淘汰出局。[详细]
数年前就被曝光和批判的“被就业”,为何至今还屡禁不止
最难就业季 至少10%的岗位拒绝女性
据安徽日报8月26日消息,2013年的找工季,被誉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刚踏出校门的郑楚然,在找工作时面临了和很多同学一样的难题:工作很难找,而且存在性别歧视。她告诉新公益记者,当自己和同学们在各类人才市场上期待找到心仪的工作机会时,却发现女性比男性就业更难,“因为市场上有10%的岗位拒绝女性”。
这一冰冷的数字,让郑楚然大感失望。她暗中走访南方人才市场调查发现:在市场约350个摊位里,有30个以上的“限男性”和“男性优先”的招聘广告。这些广告基本上是招聘“业务员”、“司机”、“编辑”等不属于国家规定的、禁止女职工从事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工种。
“在招聘过程中设置性别限制,基于女性的身体和生理等非岗位要求而做出的区别对待,侵害了女性的平等就业权,是赤裸裸的就业歧视。”郑楚然决定做点什么,让公众引起关注。7月底,穿起学士服,在好友的陪同下,她站在南方人才市场外举起了标牌,牌上用黑笔写着“女生毕业很有才,限招男性很无奈”。尽管路人讶异以对,但她仍在围观中淡定微笑。
“我觉得还是没有引起关注。”郑楚然绞尽脑汁,决定给广东省人社厅写一封信,除陈述女性就业歧视难题外,还力邀其相关工作人员陪她逛人才市场,了解女性就业困境。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准备,信在8月7日被寄出。第二天,广州各大媒体均报道此事,郑楚然得到读者和网友的赞赏。
8月9日,人社厅回应称,南方人才市场已清理存在性别歧视内容的招聘信息。他们还要求各地加强日常巡查,通达受理投诉举报渠道,并对所辖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活动进行集中检查,及时发现、纠正性别歧视和其他各类就业歧视现象。随后,人社厅约谈了郑楚然,双方一谈就是两个小时。[详细]
另据京华日报消息,在看到招聘启事上标注的“仅限男性”要求时,更多人选择放弃或改投其他公司,而2012年求职者曹菊却打起了官司。一直关注就业歧视的律师黄溢智免费代理了此案。这就是著名的“就业性别歧视第一案”。
黄溢智认为这是一起打破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更多遭遇就业歧视的人应用行动为自己维权。
尽管,今年,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部门相继发布通知,要求保护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严禁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但就业歧视现象仍屡禁不止。[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