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中国篆刻节” 联合华侨组织促进非遗文化更好在海外传播|建言中国183

发布时间: 2022-03-10 07:0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和海佳

中国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 和海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篆刻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记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骆芃芃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提出创立“中国篆刻节”,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骆芃芃介绍,中国篆刻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发展历史,与中国百姓生活密切联系。2009年,中国篆刻成功地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2014年“金石篆刻”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延展项目。篆刻艺术双重文化遗产的申报成功,为中国篆刻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近年来,篆刻艺术逐渐走进现实生活中的更多领域,比如将篆刻作品用于邮票、服饰等,另外印鉴、藏书印章、字画上的款识印章以及作为篆刻艺术本身的艺术属性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骆芃芃接受采访。

骆芃芃进一步表示,当前需尽早创立“中国篆刻节”,使篆刻艺术得以更好地传承,让篆刻艺术伴随着中国年俗的节日日益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岁岁相守的长久记忆。

骆芃芃认为,创立“中国篆刻节”已具备较好条件。

一是中国篆刻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历时十几年,在全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篆刻从业人员和爱好者众多。

二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写入了“学习篆刻常识”的要求,全国100多所大学开设书法篆刻专业,全国部分中、小学校增设了篆刻课,某些院校也设立篆刻艺术硕士和博士授予点。

三是篆刻艺术以一枚小小的印章立足于世,在方寸之间蕴含着中国上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文学、历史、哲学、文字学、文献学、训诂学、鉴藏学、书法学、篆刻技法等多种学问,创立“中国篆刻节”是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有效的途径。中国篆刻还多以国礼、印章标识、展览展示、讲座等形式出现在重要的外交国事活动中,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此,骆芃芃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以立法形式来确保节日的长久性,并与相关的专家根据篆刻艺术的特性商议节日的内容与形式。“中国篆刻节”可以先从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西安等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开始推广,让中国篆刻节成为中国节俗文化的组成部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第二,中国侨联、中国青联及各省青联、孔子学院协助联合海外华侨组织和社团共同参与“中国篆刻节”,由此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促进中国非遗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关阅读:香港如何做好爱国教育?建议由中央主导在港设立国情教育中心 | 建言中国182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