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谈煤色变” 杨伟民:长远目标短期过度用力会影响发展大局

发布时间: 2022-01-19 16:4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张宁锐 | 责任编辑: 江虹霖

中国网北京1月19日讯(记者 张宁锐)“我认同你刚才提问的第一句话,制造业增长放缓与主动限电是有关系的,限电又与减排相关。”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媒体见面会18日上午在京举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回答中国网记者提问时介绍,中央经济工作会讲了五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碳达峰、碳中和问题。他认为,关于“双碳”,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第一是“双碳”与发展的关系。“低碳发展是发展方式的变革,不能影响发展本身,减碳要建立在不影响发展的基础上。”杨伟民表示,减碳不能够削弱我们的生产力。现在大家比较关注“双碳”的总量目标,但对碳强度(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记者注)目标关注比较少。碳强度这个目标取决于两个因素,分子分母要一起变,如果作为分子的碳排放总量下来了,同时作为分母GDP增长速度也下来了,实现碳强度目标就要画个问号。所以,这并不单纯是能源问题、技术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第二个关系是“双碳”与“双控”。杨伟民认为,限电并不是由于“双碳”工作本身带来的,对经济已经构成实质性影响的是能耗“双控”(指控制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记者注),而能耗的“双控”相对于“双碳”目标是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所以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已经讲到,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双控”来转变。从能源的“双控”转向对碳的“双控”,会更科学合理。现在能耗“双控”有不合理的一面,可能会限制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新能源的快速增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杨伟民认为,这就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新能源敞开了大门。

杨伟民认为应该处理的第三个关系是“双碳”与煤炭的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我觉得这是一个基于中国国情和现阶段情况,实事求是的、可行的、重要的减碳路径。”杨伟民说,在当前这个阶段,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但肯定很大程度上还必须依靠煤电;未来,要让煤电更多承担安全保控和顶峰发电这样的一种调节性功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目前我们国家煤电比例大,但是煤电当中热电联产的比例也比较大,这让这种调节性功能的发挥相对比较差。“要先立后破,‘立’就是要把煤电这个调节性的功能强化起来。当前阶段不能够‘谈煤色变’,不能简单地提高煤电信贷、发债的门槛,更不能一刀切地对煤电停贷、断贷。应该支持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和联合性改造。因为这样实际上是支持新能源的消纳。”杨伟民呼吁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联合性改造,助推消纳更多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光电等新能源。

杨伟民认为,产业结构是导致我国单位GDP能耗较高的主要原因,所以,“双碳”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是第四个应该重视的关系。

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有色等高耗能产业在GDP总量中占比较高,杨伟民说,“这也有个先立后破和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下子把这些产业砍掉,我们经济发展从哪儿来?所以也要其他产业逐步发展起来以后,逐步优化调整,不能短期之内过度用力。”杨伟民还强调,目前看,高耗能产业往往是高排碳,但未来应该逐步会转向,高耗能但也可低排碳,因为可能更多使用风能、光能等。

杨伟民说,有些目标是长远目标,需要久久为功、长期努力,短期不能过度用力,否则会影响当前的发展大局。有些长期规划的目标并不适合作为年度指标和短期的政绩考核。所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推荐阅读:

骆沙鸣:“双碳”目标下加快发展我国绿色制造正当其时 | 建言中国 152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