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金文成:发掘农耕文化印迹 让文化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1-10-20 09:0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编者按】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不仅仅包含物质的富足,也包括文化的兴旺繁荣;同时,文化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日,中国网议库研究室专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金文成认为,要发掘和利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通过创新赋能让各类优秀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

中国网:无论当下还是更长远看,乡村振兴都是国之大计。一般来说,谈及乡村振兴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富裕。但是从文化的角度好像关注得少点,您认为,该如何理解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金文成: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只有把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独具特色且源远流长。像竹编、蜡染、剪纸、木雕、石刻、银饰、民族服饰等传统手艺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如今,我们应该让农耕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继续绽放绚丽色彩。

中国网:您认为,该中华农耕文明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金文成:我认为,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食为政首的农政思想、秩序规范的治理机制、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绚丽多彩的民俗节日等,都属于农耕文化的范畴,或者源自农耕文化,深受农耕文化的哺育。

中国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具体到乡村发展,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种文化,每幢宅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农业文化遗产地都有独特的价值。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价值,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在乡村发展中注入文化元素,设计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擦亮名片,把保护传承和开展利用有机结合,为中华农耕文明赋予新时代的内涵。

中国网:近年来文创产品火热,如何把文创设计引申到农耕文化和乡村发展空间?有没有可能培育一支“乡村设计师”队伍?

金文成:乡村文创产业是提升乡村产品附加值、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如上所说,乡村有自己的文化宝库,作为文化工作者,比如你说的设计师,要能够打开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并从中汲取营养,通过创新赋能把传统文化融入乡村产业发展中。比如,结合创意设计,可从视觉层面来发掘,也可从品牌角度来提升,让独特的乡村文化可视化,让传统手工艺现代化,让乡土资源真正活起来。

乡村文化宝库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乡村非遗产品,又有晴耕雨读、辛勤劳作、孝老爱亲的优良品质,还有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追求,这就要求乡村设计师以历史的、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去考量、去设计。

此外,要激发文创热情,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智慧,尊重地方生活系统的多样性,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用设计将乡村的发展资源转化为生命力,绘就乡村美好图景。提升乡村品位,推动乡村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效融合,促进乡村产业与数字产业、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当然,发掘和设计要根据乡村宜居宜业的要求,将塑形与铸魂的有机融合。

中国网:我们发现有些农村地区居住环境的绿色化、舒适性还有待改善,距离“宜居宜业”还有一定的差距,从乡村设计的角度讲,您有何建议?

金文成:乡村的设计应倡导人与土地和谐共生、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取用有度的中国式生活美学。应通过创新设计,加强农房建设管控,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通过创新设计,引导乡村风貌改善,强化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

我还想强调两点,一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同样需要基础设施支持,要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更完备、农村公共服务更便利。二是,乡村的各种文化建设包括文化和设计,都应重视乡情乡愁这个纽带,一方面通过乡情乡愁研发文化产品、开发文化创意项目,另一方也以此吸引各类人才回乡创业。

中国网记者:张宁锐 卢佳静

推荐阅读:“最美退役军人”张华荣:“一带一路”建设中民营企业家的担当与坚守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