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非洲解决10万人就业:“我的中国梦”在他乡升起 | 世界同心圆07

发布时间: 2021-08-06 18:3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张宁锐 江虹霖 李培刚 刘昌 张旭东 | 责任编辑: 江虹霖


“四十年前,我还是中国一个很穷的孩子,缺少粮食,缺少工作机会。但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给了我们很多机会,我今天能成为国际化的企业家,是用血和汗换来的。”全国政协委员、中非友好协会副会长、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一位中国制鞋匠,从衣食不周到中国鞋业大亨,逐梦半生。

“我们看到,非洲还有很多贫困人口,他们需要帮助,而且他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有一个梦想,要在非洲解决十万人就业。因为对我们中国企业家来讲,我觉得我们具备这个潜力,也有这个能力。关键我们还有这种感情,中非友谊的感情。”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张华荣把梦想的种子带到了非洲大地。

在中非民间交往的历史长廊中,记录着无数“张华荣们”的故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非洲,援建投资,治病救人;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来中国,感知东方文明,汲取发展经验。中非人民之间的情谊跨越半个地球,印证了那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中国从未试图将其意志强加给非洲或埃塞俄比亚,这是中国投资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投资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认为,中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过去四十多年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证实了这一选择的成功。埃塞俄比亚也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虽然不同于中国,但是中国和埃塞俄比亚都尊重彼此的选择。

“但我们看到国外有些势力,想要他人接受他们的价值观、发展模式、治理模式等,我们反对这种做法,这种做法过去不灵,将来也不会得逞!”特肖梅·托加说,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正如中非合作一样,“我们被古老的丝绸之路贸易联系在一起,我们在逆境中相互支持。”

一位诗人曾说:“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中非人民在反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2013年,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选择了非洲国家。他用“真、实、亲、诚”四个字阐述新时期中国对非政策。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

如今,我们迎来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1周年。中非合作论坛创造了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典范。中国同非洲共同制订并相继实施了“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帮助非洲修建超过6000公里铁路、6000公里公路,建设近20个港口和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中非贸易额增长了20倍,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增长了100倍。

特别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非务实合作硕果累累,给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显著变化。中国连续第12年蝉联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大陆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的国家已达46个。

中国对非合作,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中国注重提升非洲国家发展的内生动力,在非洲建成多个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和农业示范中心,加快了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面对非洲青年人缺乏就业技能和工业化发展缓慢的短板,中国源源不断将技能带往非洲大陆。张华荣解决非洲十万人就业的梦想,就是变“输血”为“造血”的体现。

“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展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贸易和投资。过去一年半时间里,我们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人民、中国政府、中国的民营企业等纷纷向我们伸出援手,支持非洲的抗疫工作,支持我的国家。这就是友谊。”特肖梅·托加说。

曾经的非洲,被称为“绝望的大陆”。如今,非洲转变为世人眼中“充满希望的热土”,中非合作成果遍地开花,看得见、摸得着、接地气。

不论是在非洲的中国人还是在中国的非洲人,他们都在奔跑,结伴同行,守望相助,为了心中的“中国梦”和“非洲梦”。


推荐阅读:

造梦者“华坚”:别人能行的非洲兄弟也一定行 | 世界同心圆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