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者“华坚”:别人能行的非洲兄弟也一定行 | 世界同心圆06

发布时间: 2021-07-30 15:3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张宁锐 江虹霖 李培刚 刘昌 张旭东 | 责任编辑: 江虹霖


张华荣,一位中国企业家在非洲,是逐梦人,也是造梦者。

image.png

(全国政协委员、中非友好协会副会长、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


“走出去”

2011年,面对时任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的投资邀请,作为国内著名女鞋制造企业华坚集团的领头人,张华荣再次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

当时,梅莱斯中国之行的重要目的,就是寻找合适的中国制造业到埃塞俄比亚投资,以发展本国轻工业,解决接近半数人口的失业问题。彼时的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10个国家之一,约1亿人口,47%的男性和31%的女性都是文盲。同去考察的企业家都打了退堂鼓。

张华荣心里也没底,毕竟当时华坚集团在广东东莞和江西赣州有两大生产基地,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而远在东非高原的埃塞俄比亚,之前没有一家中国民营企业走进过那里,万一投资失败怎么办?

梅莱斯表示:“我们尽国家的力量帮你!”张华荣决定往前迈一步。

从张华荣的个人经历来看,这个选择其实并不意外。“走出去”,一直是他的追寻。

1958年,张华荣出生于江西南昌农村,喝着米汤吃着野菜长大,当过兵、做过木匠、干过油漆工。“我什么都干。那时没想过要发财,只要不在农村,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1984年,张华荣背起行囊前往浙江一家鞋厂学艺。同年底,凑了4000元办了鞋厂,取名“南昌县麻丘厚溪青春鞋帽厂”,这是江西第一家“敢吃螃蟹”的民营鞋厂。

上世纪90年代,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他南下东莞创业,成为内陆地区第一批到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企业,在夹缝中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女鞋制造企业之一。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张华荣创建“世界鞋业总部基地”,在行业内率先开启转型升级之路。

2011年,张华荣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厂。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张华荣成为“一带一路”最早一批的开拓者和收获者。

2018年,张华荣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中国企业全球化40年40人”名单。“敢于踏着中国改革开放节拍一路前行的优秀企业家”,这是当时媒体对张华荣的形容。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


“华坚来了”

在埃塞俄比亚,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华坚来了

中国和非洲像兄弟一样携手合作

非洲人民的非洲梦

建设“一带一路”梦想

高举希望的火炬

华坚来了

从张华荣决定投资,到华坚埃塞工厂开工,仅用了一百天。开业以后,非洲多个国家的领导带领三百多人去参观,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埃塞俄比亚竟然可以生产美国的高端品牌,当时很多人抱着我,他们说你改变了(国际上)很多人对非洲的看法。”张华荣则说:“非洲人和欧洲人、亚洲人一样优秀,只要有好的、稳定的政策体系,有好的企业文化,只要大家都支持,同样都是很优秀的。”

从中国南部跨越四分之一地球到埃塞俄比亚做产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语言不通、两国文化差异、企业管理难度等,都曾让华坚“水土不服”。

张华荣开始重点抓企业管理和培训,与当地员工交流。一方面,通过做体操、一起唱歌等集体活动团结员工,提升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选拔数百名埃塞籍员工赴东莞接受企业文化和专业技术、管理技巧培训,中方和埃塞方员工互学对方语言。

但更重要的是,张华荣把埃塞员工当成自家人。“我带头跟他们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睡觉,时间长了就像兄弟一样。”张华荣说,当时埃塞很多家庭都很贫穷,甚至有的人读了大学都找不到工作,很多员工进厂时营养不良,张华荣就免费为他们解决一日三餐,员工因条件所限没有洗澡习惯,张华荣就修建多个洗澡房,要求每个人每天都洗澡,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他们进入华坚,不仅待遇好,而且还学了文化、技术,所以都充满了激情。”

“建厂之初,埃塞员工的工资大概是350元,到2017年可以拿六七百元,干部可以拿到1200元,甚至还有拿三千、五千的。这个工资是当地其他工作工资的两到三倍,相当于当地大学老师的工资。”

如今,当地年轻人都以能加入华坚为荣。每当华坚贴出招聘启事,门口总会排起长长的应聘队伍。

据了解,华坚在埃塞俄比亚为当地提供了8000多个就业岗位,日产量15000双鞋(之前埃塞鞋企平均日产能不超过400双),为埃塞俄比亚创收超过2亿美元。10年间,华坚自费培训了560多名主管,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

另外,华坚一直在帮助当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修路、架桥、供水……公益支出已超过2亿比尔(约合2900多万人民币)。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表示:“华坚不仅带动了其他中国企业来埃塞俄比亚投资,而且为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对社会转型中的埃塞俄比亚极为重要。”

从“中国制造”到“非洲制造”,华坚走进埃塞被誉为“中国产能出海的最成功案例”,更成为中埃两国经贸合作的典范。

2017年,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政府,授予华坚国际轻工业城(埃塞俄比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荣“埃塞工业之父”荣誉称号,以此感谢张华荣长期致力于埃塞俄比亚工业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我有一个梦想”

在华坚,很多员工叫张华荣“爸爸”。卡鲁便是这样,他现在是埃塞华坚首席项目顾问兼项目经理,在他眼中,张华荣跟他并不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而是“父子”关系。“我把他们当作我的家人,他们也把我当作家人,张董像我的父亲,中国的同事们像我的兄弟姐妹,中国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埃塞华坚首席项目顾问兼项目经理卡鲁科贝德勒穆)

张华荣也把埃塞俄比亚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说心里话疫情一年多没有去埃塞俄比亚,心里面还挺想念的。”张华荣2017年飞行了48万公里,“132天都在飞机上,为什么我这么辛苦做这个事,因为感觉到心里面很踏实,比赚钱更重要的意义是,我想起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但今天因为我的能力,我的企业,能把中国发展的经验带到非洲去,改变很多人,觉得充满了激情。

image.png

“我有个梦想,要在非洲解决十万人就业。因为对我们中国企业家来讲,我觉得我们具备这个潜力,也有这个能力。关键我们还有这种感情,中非友谊的感情。”这是张华荣的梦想,万里之外的非洲也期待着这份梦想照进现实。


推荐阅读:

戏“聚”中英:摒弃误解 拥抱理解 | 世界同心圆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