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妈祖文化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尊崇、信仰妈祖过程中遗留和传承下来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总称,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瑰宝之一。作为汉族海洋文化的代表,妈祖文化近千年来一直与我国诸多和平外交活动、海上交通贸易,都有着密切关联。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近日在《建言中国》撰文表示,妈祖文化深刻影响着两岸民众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是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动力,亦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使者。骆沙鸣认为,两岸民间交流看似“平常之事”,却有“非常之功”,为此他围绕大力传承弘扬妈祖文化、增强两岸文化认同感等提出一系列建议。
梳起“帆船头”传承妈祖文化 图源新华社
民间信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妈祖文化在内的民间信俗是人类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起来的精神财富。目前,全世界有妈祖宫庙5000多座,信众2亿多人,仅在台湾就有超过2000座妈祖宫庙,信众1636万人(占台湾人口2/3)。“维和”与“维信”是妈祖文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以人为善、以和为贵”的真谛。妈祖文化深刻影响着两岸民众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30多年来,两岸妈祖文化交流规模日益扩大、层次日益提高、机制日益健全、影响日益深远,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妈祖文化价值观是两岸融合发展的粘合剂
两岸融合发展需要夯实两岸同胞共同体意识。建议抓紧建立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空间,将承载妈祖文化的重要活动场所作为两岸重要公共文化设施和两岸文化交流基地,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加强海峡两岸的民间“云交流”,探索启动“海峡论坛”云平台。在“海峡论坛”云平台上,常设妈祖文化、河洛文化、郑成功文化、客家文化分论坛,凝聚起促进祖国统一的强大文化力量和向心力。
加强两岸青少年包括妈祖文化、郑成功文化等中华文化教育,培养和引导共同的中华文化认同。新时期,要充分发挥更多台湾青年人的优势,从两岸共同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做好妈祖信俗的传承和保护。比如设立两岸妈祖文化创意产品奖、两岸妈祖文化电影周、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基金会,探索两岸共同发行妈祖文化特种纪念邮票。
两岸民间交流看似“平常之事”,却有“非常之功”
两岸关系发展的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建议将妈祖事迹列入闽台乡土教材,甚至列入全国中小学课程。构建两岸妈祖文化研究会,推动全球妈祖文化普查工作,使妈祖文化研究成为全球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社科研究的重要内容。建立两岸妈祖文化研究体系,跨学科、多领域、多层次扩大妈祖文化两岸民间交流,做大妈祖文化交流“朋友圈”。
鉴于台湾参与妈祖绕境的人数愈多、年纪越来越轻,建议常态化妈祖入岛巡游活动和两岸共同举办妈祖诞辰祭祀活动,守护两岸妈祖文化精神家园。设立两岸妈祖健康城,传承和活化妈祖文化基因。
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两岸共同弘扬“立德、行善、大爱”妈祖文化精神,让妈祖文化优势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强大的内生动力。
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需要更多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妈祖文化具有深厚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底蕴,随着航海、商贸、移民迁徙等活动,妈祖文化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结果,其在步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的过程中,由原来单一区域性的民族性文化上升到了国际性文化层面。新时期,妈祖文化在促进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文交流方面将发挥积极的文化纽带作用,可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使者。
在包括妈祖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传播渠道上,我们要争取在移动社交平台主动嵌入台湾青年、华人华侨的文化生活中,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播妈祖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融合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跟踪新时代两岸文化消费的变化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更精准地为两岸青年人提供相应文化创意产品,打造两岸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产业IP,促进妈祖文化等中华文化消费的提质增效,引领两岸青年文化认同与价值观的走向。
在践行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中,两岸可共同在世界各地开设妈祖学堂、孔子学院课程,通过中华妈祖网、新华网“妈祖在线”等平台共建学习交流平台。
利用社交平台,用视频加图片形式加大妈祖题材新闻发布力度,扩大妈祖文化的辐射面。运用音乐、舞蹈、饮食、动漫、网游等文化艺术形式和更具感染力的表达形式,诠释和升华中华和合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通过创设“妈祖电视频道”和网络直播等提升文化交流的互动感、生动性、真实性,努力探索和展示妈祖文化中和合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同时将妈祖文化作为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交流互鉴的桥梁和纽带,推动在不同制度、文化和种族的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