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改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当下,农村改水和垃圾处理工作也正在推进。一方面,改水改厕及垃圾处理有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降低疾病流行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做好改水改厕及垃圾处理的工作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对此,致公党中央提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及垃圾处理工作的提案》。
(图片取自网络)
提案全文:
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及垃圾处理工作的提案
全面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及垃圾处理工作是在农村工作和卫生健康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是降低疾病流行风险、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有效方式,是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卫生健康基础的重要举措。目前农村改水改厕及垃圾处理在思想观念、长效管理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统筹协调、技术支撑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严峻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
一、实现全面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及垃圾处理工作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稳定脱贫的有机结合,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抓农村改水改厕及垃圾处理就是抓住了推进两次卫生革命的“牛鼻子”,既可控制传染病,又可通过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发生率,从而有效地解决目前脱贫攻坚工作中最常见、最易反复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实现稳定脱贫。建议优先在贫困村、贫困户中开展此项工作,坚持以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的原则进行建造,让贫困户用得上、用得好、用得方便,要统筹推进贫困村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厕所改建、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等工程合理有序进行。
二、实现全面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及垃圾处理工作和整体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结合。
将改水改厕及垃圾处理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形成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格局。统筹规划好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和规模化生产,通过发展集体产业为改水改厕及垃圾处理补充资金。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通过村务公开、村务公决制度引导村民参与集体商议,充分尊重民意,稳步推动农村改水改厕及垃圾处理工作。
三、实现政府主导、村民自治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对贫困地区予以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地方政府要将改水改厕及垃圾处理支出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开展卫生健康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多部门配合的联合整治行动;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和动态管理制度。二是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村民主体作用。通过宣传引导、村民自治、奖惩制度激发村民参与的主动性;坚持建管并重,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管护标准;充分发挥村“两委会”班子的关键作用。三是积极探索市场参与机制。拓宽筹资渠道,选择适合当地的投融资模式(社会基金、政府债券、BOT、BT、PPP等)。建立村民自筹的参与机制,可以采取农户和村级企业收一点、乡镇(部门)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的资金筹措模式。
四、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分期分批完成农村改水改厕及垃圾处理工作。
建议进一步完善部门间工作协调机制,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协调好牵头部门和其他配合部门的关系。同时给予牵头部门一定的监督权,对其他配合部门的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在制定顶层设计、规划实施方案、设定考核标准时,强调分类推进、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地理特征、风俗习惯和村民期盼的差异,科学制定当地目标任务。
五、选择精准、适宜的技术模式,在人口密集、群众意愿强烈的贫困地区优先开展工作。
建议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快修订和制定农村卫生厕所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抓住重点环节,对厕所建设材料、无害化处理、除臭杀菌、粪污回收利用等技术加大攻关力度,积极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农民群众能够接受的卫生改厕模式、技术和产品;针对高寒区、干旱区,加大科研力度,研发设计满足特殊地区气候要求的耐寒抗冻、隔高温的技术和产品;组织改厕专家作为设备评标人进行专业检验鉴定;编印无害化厕所合格企业名录,切实保障工程质量;量力而行,从实际需求出发,在人口密集地方率先建设,重视和加强公厕后期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