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粤港澳科研人员互聘障碍 加快创新协同发展 | 建言中国066

发布时间: 2020-08-11 15:4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编者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据了解,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89万家,PCT(一般指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56%,大湾区科研创新的速度不断提升。但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粤港澳科技创新协同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今年两会期间,民建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粤港澳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提案》。提案建议要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整合产学研创新合力,加快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

图片取自网络

提案全文:

关于加快粤港澳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提案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粤港澳科技创新协同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构建起科研协同发展体制;二是未形成科研与产业创新合力;三是未形成城市间多样化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四是未形成科研管理制度与规范。

为此,建议:

1.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是设立“粤港澳高层联席会议”制度和专责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重大事项。二是下设“粤港澳产业技术创新委员会”,形成定期对话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三是将深港澳科技创新联盟升级为“粤港澳科技创新联盟”,构建半官方及民间的协调交流机制。

2.整合产学研创新合力。一是建立粤港澳三地科研机构人员流动及薪酬体系双边协议制度,打通人员互聘及双职双薪的障碍,以人才流动磨合双方体制差异并协同合作。二是发挥名校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三地高校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及共享。三是发挥名企创新驱动作用,建立产学研联合研究中心,进一步提高成果转化率。

3.加快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一是高标准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提升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技术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等创新载体。二是依托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重要交通连接线,吸纳惠州、东莞、河源、佛山、中山、珠海、澳门等珠江沿线城市一体联动,形成互动态势。三是重点发展河套地区创新及科技园,通过政策引导、税务优惠等措施,加快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四是借鉴前海跨境双向股权投资、双向人民币流通等经验,支持港澳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向内地转移,完善科技转化链条区域协同。

4.加大《关于鼓励香港、澳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落地力度。与香港、澳门共同研究落实细则和资金管理办法,善用“两制”之利,借鉴香港成熟科研管理机制,构建项目资金审批、管理和使用机制,简化项目申请受理流程,完善项目投标、实施和评估机制等,并在深港科技合作区先行试点。

推荐阅读:复盘!疫情防控短板在哪儿?如何补齐?听委员们这样说|建言中国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