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下游是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成为“地上河”,两岸地区每逢汛期便都面临着洪水的威胁。如何消除下游“地上悬河”的安全隐患备受关注。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民盟中央提交提案指出,目前,黄河下游“地上悬河”长达800公里,河床平均高出背河地面4-6米。通过流域水土保持和堤防加固、改道和稳定现有河道等办法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现有河道淤积的治理作用有限,稳定河道的冲淤平衡对策尚无可行方案。对此,民盟中央提出了加强黄河流域与河道创新治理,消除下游“地上悬河”威胁的建议。
提案全文:
关于加强黄河流域与河道创新治理,消除下游“地上悬河”威胁的提案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洪水风险依然是(黄河)流域的最大威胁”,“地上悬河”与洪水威胁始终制约着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社会发展。目前,黄河下游“地上悬河”长达800公里,河床平均高出背河地面4-6米,郑州以下河道河床高于两岸地面达 10米以上,其中新乡市河段高于地面20米。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下游及其南山支流、上游宁蒙河段也已经形成“地上悬河”。黄河下游淤积数量巨大,据统计,1950-2004年期间黄河铁谢—利津河段淤积量高达85.3亿吨,全下游段淤积量估算约150-200亿立方米,“地上悬河”仍在加剧之中,洪水与泥流等灾害风险日益加大。
当前,对黄河“地上悬河”治理主要包括流域水土保持和堤防加固、改道和稳定现有河道的延寿方案等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幅减少了入黄水沙量,相应降低了下游淤积和洪灾威胁,但对现有河道淤积的治理作用有限,对稳定河道的冲淤平衡对策目前尚无可行方案。应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水土流失与河道水沙运行机理等的科学认识,提出变革性对策与技术,消除“地上悬河”及其水灾威胁。为此,建议:
1.制定以黄河“减沙增流”为目标的水土保持政策,改善黄河水沙关系,促进悬河治理。根据悬河成因与治理需求,在目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基础上,系统分析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与水利工程水沙调控机理,探明水土保持“减沙水代价”的措施及其区域差异,提出可以减少黄河泥沙、增加黄河径流与输沙用水、调节黄河洪水过程的水土保持治理方略,尽快提出相应治理原则并开展区划、规划与治理工作。
2.根据“细沙易排”实际,建议采用“以沙适水”的调控对策,通过“化粗为细”和“留粗排细”提高有限径流的排沙能力。悬河治理需要考虑河道泥沙的级配特征,细颗粒泥沙容易输送,但粒径大于0.1 毫米的粗沙即使在“调水调沙”阶段也难以被冲走,因此需要把“留粗排细”和“化粗为细”作为悬河治理的主要对策,提高有限径流的输沙能力。建议系统研发河道粗沙细沙分离与粗沙粉碎等技术,分析和提出“小水小洪”输沙的最佳泥沙集配,综合分析考虑机械成本、输沙用水成本、加固堤防成本、水灾损失和施工河段等条件下的技术适宜性,提出“地上悬河”综合排沙优化方案。
3.建议采用“管道排沙”对策,提高全沙下排、外排的数量与效率。“束水攻沙”是促进下游河道排沙的经典办法,但由于黄河下游河道比降小,延程水分蒸发和下渗导致输沙用水损失等原因,输沙效率不高。“管道排沙”是“束水攻沙”对策升级,该对策无需开挖河道,输沙用水不损失,而且可以通过研发耐磨管道和分段加压等技术可以减少输沙成本、增加泥沙运距。建议开展黄河下游“管道排沙”综合研究,分析和提出管道输沙效益与保护、运行机制,建立分析管道参数、运距与成本的关系,提出不同排沙位置—输沙目的地等管道布设方法与不同目标制约下的管道排沙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