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溪沟村乘借扶贫春风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 2019-12-16 13:3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和海佳

       中国网讯  近日,四川省万源市铁矿镇泥溪沟村蒲家河组贫困户张合德家十分闹热。“昨天,我给罗瑜主任打电话邀请她来我家吃饭,感谢她给我们的帮助!”这天,张合德杀了3头大肥猪,邀请了村干部、帮扶干部和一些村民一起吃“泡汤肉”(川东地区杀年猪)。

 人居环境美美叠加

        2015年4月,达州市政协办公室、达州市工商联等5个单位与相距130余公里的万源市铁矿镇泥溪沟村结上了帮扶对子。从此,深山里有了“穷亲”。

       泥溪沟村由三个自然村合并,初期建卡贫困户173户、504人,贫困发生率达24%。村民沿着一条小溪而居,山高坡陡,人均不足半亩田地,以传统农业为生。入村的13.5公里道路不足3米宽,狭窄而危险四起。村民居住的房子90%以上是土坯房或上世纪50年代左右的木瓦房。不少年轻力壮的村民整家外出务工或搬出泥溪沟居住。面对这样一个贫困程度深的“硬骨头”,5个帮扶单位没有退缩,迎难而上。达州市政协主席康莲英先后29次到村调研、指导、督导泥溪沟村脱贫攻坚工作。要改变村容村貌,必须有抓手、有重点,找到突破口,康莲英带领帮扶单位首先从改路上入手,打通“肠梗阻”。

       2015年下半年,挖掘机机、工程车轰隆隆地开进了泥溪沟村,开山辟地、修路架桥,将村道路扩建宽至5.5米。帮扶单位协调资金1800多万元历时一年将村道硬化,并安装安全防护栏。2017年,协调宣汉县打通硬化了10多年无法完成的800余米与宣汉县连接的“断头路”,节省了泥溪沟村到达州的里程15公里。

      “一遇山洪暴发,村道对面的村民无法过河。索桥缺钱没维修,出行缺安全感。”与村干部座谈、走访群众,听到不少如此渴求的声音。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发动政协委员捐赠,帮扶单位出绝招、实招,一步步推进,一项项落实。目前,社道路硬化已实现全覆盖,新建漫水桥2座、维修索桥4座、加固便民桥1座,即将建成2座行车桥。饮水难、通讯难等一个个难题,既摆在眼前,又被逐一化解,新建蓄水池2个、微型水厂2座,新建移动通讯信号基站1个。

       2016年5月12日,一场大火吞噬了黄泥咀组张仕明等4家住房。灾害发生后,市政协发动委员捐赠物资、给予慰问、帮助发展生产。之后,将张仕明等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规划。2018年春节前,张仕明一家搬进了新居。每当扶贫干部到家,他的妻子都会端出炒好的花生等招呼大家,连声表达谢意。近五年来,全村50户贫困户易地搬迁全面完成,住入了新房。

       黄泥咀组杨从元家的院坝以前是土坝子。只要下雨加上鸡鸭不圈养,几天甚至一周以上院坝稀脏,客人到家无法落脚。今年8月,村委会组织人力物力将院坝硬化,鸡鸭也圈养了。通过多方投入资金和物力,村里大力实施包括(改水、改厕、改灶)人居环境改造工程,41处4600平方米院坝全面硬化,修建4000余米连户路,让133户危房、117户住房周边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改观。

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大雪节刚过,泥溪沟村村民将雷竹产业基地的黄豆收获了后,立马为雷竹除草,干得热火朝天。泥溪沟村从传统种植到产业落地,从无产业到有产业,同样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泥溪沟耕地少,土地瘦薄,劳动力缺乏,产业发展难上难。市政协机关为村里产业发展费尽了周折、操了不少心。”泥溪沟村党支部书记夏晓兵见证了村里产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面对增收难,市政协领导数次调研、引进项目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发展思路。为实现贫困户户户增收的问题,帮扶单位先期想出了家家养鸡的路子。市政协机关向泥溪沟村捐建起了一个小鸡孵抱房,就地孵抱小鸡,帮扶干部购买后赠送贫困户饲养。几年来,市政协机关干部职工累计向贫困户赠送鸡苗12300只,基本实现了户户养土鸡,,助民增收80余万元。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年年养鸡,热情不减。今年11月28日,市政协机关帮扶干部罗瑜组织委员到张合德家将年初赠送的30只鸡全部买走。谈到来年,张合德说,养鸡不愁销路,准备自己买80只鸡苗饲养。

      养鸡只是小打小闹的致富项目。如何实现更大致富效益和带动效应?“产业必须因地制宜,才能上规模、有效益,确保不返贫。”康莲英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克难重点。市政协开始放眼达州,着眼泥溪沟村,外出考察、请专家论证、引业主入驻,先后试种了天麻、海椒、脆李,都因“水土不服”失败告终,未能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村干部和村民开始迷茫,偶尔还摇头:“我们这里条件太差,咋个有办法发展产业嘛。”

     “我们这里林地面积大,花源多,适宜养蜂,有养蜂习惯。市政协帮我们引进中峰养殖技术、赠送蜂源,户平每年增收7000元。”黄泥咀组杨体超今年养蜂收入近6万元,已经成为村里养蜂带头人,经常帮助养蜂户作技术指导。2016年5月,市政协组织委员捐赠7万元帮助部分贫困户和村集体购买中峰蜂源120桶,还请来技术员驻扎泥溪沟村指导村民养殖,培养技术骨干。历经3年多的培育,村里养蜂业滚雪球式发展了115户1200桶蜂源,村集体每年增加1.3万元经济收入。

       村里发生泥石流后,经达州市政协协调项目资金进行了土地整理。“一定要让土生金”大家不断发力。在试种海椒未成功后,市政协反复考察论证,引进雷竹产业。2017年4月,村里种植雷竹650亩、8万株。大家把雷竹当宝贝看待,加强管理却被杂草烦心。除草成本增加,雷竹长势慢。今年年初,请来专家帮忙,在地里套种黄豆,收入近万元,还抑制了杂草生长。“地里扳笋子、家里开馆子、就地挣票子,依托竹产业致富奔康的目标再经过三五年就能实现了。”市政协机关派驻泥溪沟村第一书记唐有全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阵地建设焕然一新

        2015年前,泥溪沟村将原来的村小学作为村委会办公场所,门窗破损、墙壁脱壳、坝子没有硬化,即使办公桌椅也是“残脚少腿”的。村党支部“无经费、无阵地、无组织生活”。达州市政协结对帮扶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导村党支部换届,重建村委班子。随后,协调40余万元,按照党支部标准工作法的要求,帮助泥溪沟村建设村级阵地。如今,走进村委会办公场所,看到的是红格子窗户、粉白的墙壁、硬化的院坝,粉饰一新、特别耀眼。村支两委会议室、多媒体功能室配置配备到位。村卫生室、警务室、文化中心等基层阵地设施一一俱备。

      市政协机关党委与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协助村党委培养村级后备人才3名,发展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村党支部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有了、规章制度有了、组织生活也有序了,村党支部在群众中间的影响力也提升了。

       在结对帮扶中,市政协还指导探索“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彻底改变以前“党员干部干,贫困群众看”的局面,逐渐形成“干部、群众一起干”的局面。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泥溪沟村注册成立了万源市康健乐农业开发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步增强,村支两委带领群众致富奔康的劲头也更加足了。(作者:王梦  四川省达州市政协)


       推荐阅读:

       四川南充市顺庆区政协着力打造四大协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