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追寻“国歌”的根与魂 辽宁政协人不懈探究“义勇军——《义勇军进行曲》——国歌”渊源关系纪实
作者:辽宁省政协研究室智库工作处马国峰
编者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铿锵字句、雄壮歌词,伴随着激昂的旋律,每每奏响在中华大地,响彻在世界舞台。
今年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84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实施2周年。这首激昂于抗日战争硝烟中的《义勇军进行曲》是怎么样诞生的?高唱进行曲的义勇军是什么样的队伍?他们在漫天冰雪的东北大地创造了哪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留给了我们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几十年来,辽宁省政协文史部门围绕着“义勇军——《义勇军进行曲》——国歌”的渊源关系,以征集编辑出版“亲历、亲见、亲闻”史料为载体,经过论证、调研、视察、纪念、研讨,提出意见、建议等,对义勇军、义勇军抗日斗争英雄事迹以及《义勇军进行曲》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和整理。下文便记录了辽宁省各级政协组织在探寻国歌的“根”与“魂”,推动爱国主义精神弘扬和传颂的那些感人足迹。
图为国歌墙
(一)论证视察——追寻足迹
选题缘起。从20世纪60年代起,辽宁省各级政协组织征集、出版了大量“三亲”史料,其中,不少是反映义勇军抗日斗争的史料。在编辑整理资料过程中,政协文史工作者接触到一些当年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见证人。以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宋黎、副主席卢广绩为代表的老领导老同志经常谈起义勇军英勇抗日的事迹,也经常谈起《义勇军进行曲》即国歌的来历和背景。听了这些故事,深入研究“义勇军——《义勇军进行曲》——国歌”的渊源关系,进而探究国歌精神的种子在辽宁文史人的心中悄然种下。“待到微风吹杨柳,万紫千红普天舒”。1997年前后,为了探索文史工作更好地履行政协职能的新路,辽宁省政协文史委着手探讨围绕“义勇军——《义勇军进行曲》——国歌”选题开展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义勇军是辽宁民众自发组成的抗日组织,在其他部门无暇多顾的情况下,政协应该发挥统一战线组织作用,有责任弄清那段历史。经多方论证,终于确定了这一选题。1998年微风吹过,此项工作迎来重大契机。辽宁省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结束不久,时任省政协主席孙奇做出重要指示,“要把义勇军——辽宁抗战这一重大专题列为省政协本届文史工作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一抓到底、抓出成效”。随即,辽宁省市政协文史委主任联席会议确定了重点工作任务,即用一届五年时间,围绕“义勇军——《义勇军进行曲》——国歌”的渊源关系这一课题,组织省、市、县(区) 三级政协委员、史学界专家学者,联合对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抗日义勇军斗争遗址遗迹进行一次全面视察;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史实,整理、运用义勇军斗争史料;切实保护和充分发掘宝贵的精神资源,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文教育,让人们了解国歌背后的英雄史诗,让国歌精神永远传颂。
密集视察调研的五年。目标确定之后,各级政协组织用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密度、频度,积极对当地义勇军抗日斗争遗址遗迹展开视察调研。1998年6月,视察了新宾清原两县义勇军战斗遗址遗迹、平顶山死难同胞遗骨馆,瞻仰了抗日英雄纪念碑。1998年8月,视察了沈阳市“九一八”事变策划地旧址,新民市第一支抗日义勇军高鹏振部成立和战斗遗址,锦州市的义勇军宋九龄部攻打日军战场旧址,黑山县第一路抗日义勇军王显廷司令部旧址,北镇庙义勇军誓师攻城遗址,义县的义勇军将领马子丹坟墓,葫芦岛市连山区的锦西人民歼灭古贺联队旧址。1999年11月,视察了本溪市南芬区的义勇军将领苗可秀纪念碑,桓仁县的义勇军唐聚五部举义操场、坎川岭战役遗址,本溪县的义勇军将领邓铁梅纪念碑、黄拱宸墓碑。2000年10月,视察了丹东市凤城市的邓铁梅、苗可秀纪念碑,东港市的义勇军战斗遗址遗迹。2001年6月,视察了铁岭市开原市的杨守义为义勇军将领白子峰等人建立的抗日英雄纪念馆,朝阳市建平县的义勇军高体乾将军故居。就这样,在时任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李国忠、张毓茂的率领下,部分省政协文史委委员、专家学者,用将近5年时间,走遍了沈阳、锦州、葫芦岛、抚顺、本溪、丹东、铁岭、朝阳等几十个市、县(区),行程数千公里,义勇军战斗过的大部分地区,都留下了视察组的足迹。视察组走访一路,聆听一路,座谈一路,交流一路。通过视察唤醒了被淡忘甚至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抗日英雄及英勇斗争的记忆,引起了当地和社会对义勇军斗争史的重视和关注,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的扎实基础。
参加视察调研的王秉忠(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省政协六、七届文史委特邀委员)认为:“省政协组织的义勇军视察,掌握了义勇军抗日斗争的真实材料,特别是发现收集了大批原有文献没有的材料,丰富和补充了中国当代史研究中的一段,对东北抗日义勇军重要历史地位的肯定做了科学的证明,为中国八年抗战改写为十四年抗战夯实了厚重的史料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各级地方政府对义勇军抗日斗争史和文史工作的重视。”视察调研未有期。八届辽宁省政协期间的视察只是开始。九届省政协期间,开展了“辽宁境内日本侵华及抗战遗址遗迹警示行”视察。2005年8月,在时任省政协主席郭廷标,副主席董万德、张毓茂的分别率领下,省市政协委员沿丹东—大连、沈阳—抚顺和葫芦岛三条线路,选取了丹东中日甲午海战遗址、旅顺万忠墓,沈阳“九一八”事变发生地遗址、平顶山惨案纪念馆、抚顺改造战犯管理所旧址等,对百年来日本侵华和抗战有代表性的遗址、遗迹和有关纪念场所进行视察。韩文华(省政协副秘书长,时任文史委副主任)感慨地说:“辽宁既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最先开始的地方,也是日本侵略者最后灭亡接受改造的地方。既有着抵抗日本侵略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的铮铮铁骨不屈的抗战史,又有着饱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的累累白骨书写的被侵略史,可以说整个辽宁抗战史料之丰富,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表的抗战精神之突兀,无可比拟、无可替代,在整个中国抗战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十一届辽宁省政协期间,又开展了“《义勇军进行曲》故里行”视察。2015年8月,时任辽宁省政协副主席高鹏率委员赴抚顺市清原县和锦州市,文史委组织委员赴本溪市桓仁县,视察抗日义勇军战斗遗址遗迹和纪念场所。2016年9月,辽宁省政协文史委继续组织委员分别赴朝阳市建平县、葫芦岛市连山区、南票区,进行专题视察。对抗日义勇军抗战英雄事迹和《义勇军进行曲》素材形成,进行了深度收集和挖掘。
(二)收集整理——存史资政
山河作证,民族之魂永存。漫长、细致、艰苦的视察调研,辽宁政协文史人掌握了许多义勇军第一手资料,有关市政协陆续出版了一批反映当地义勇军抗日斗争的图书。辽宁省政协综合整理,相继出版了6部抗日斗争图书。1999年《国歌的故事》,赵杰编写,由原省政协委员、辽宁美术出版社社长吴成槐策划并实施。这是关于义勇军和《义勇军进行曲》的通俗读物,可以作为中小学德育教材。《“九一八”事变·抗日烽火》,是省政协历年出版的抗日斗争史料的合辑。2000年《兴京旧事》,反映了新宾地区义勇军的抗日斗争。2001年《血肉长城——义勇军抗日斗争实录(上下卷)》,收录了东北及国内有关地区自“九一八”至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产生期间,以义勇军为主、比较全面的抗日斗争史料,该书获全国政协优秀文史资料图书一等奖。2002年《让民族之魂永存——抗日义勇军斗争遗址遗迹视察纪实》,是对八届省政协视察调研义勇军史迹的记录。2011年《山河作证》,该书图文并茂,记载了自甲午战争起50余年里,发生在辽宁、涉及日本的历史事件、人物的遗存、标志物,其中大部分反映义勇军的抗日斗争,为后人和研究者留下线索,深受欢迎。一大批书籍积极地讴歌了先辈抵御日寇、浴血奋战的大无畏精神,使抗日英雄被埋没的事迹,通过史料得以还其本来面目。这些抗战史料除了历史意义,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义勇军高唱进行曲。大规模的调研视察,让我们看到了有血性的东北人的家国情怀。他们在“九一八”事变当天及后来的艰苦岁月中,不甘忍受屈辱,纷纷拿起武器,自发地组织起来,组成义勇军,同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斗争。他们中有共产党员,有工人和农民,有学生、知识分子,还有军人、警察、士绅和绿林人物。成分复杂,地域有别,称谓不一,举义时间不同,规模大小不等,但他们在抗日的旗帜下,奋勇斗争,都被称之为抗日义勇军。义勇军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二三年里最活跃,1933年5月南京政府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扼杀了抗日义勇军杀敌侮难的壮志,但有的持续了四五年,最长的坚持到日本投降,不少人转入了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当年义勇军英勇忠烈的抗日事迹,令人感动。首举义旗的高鹏振、夜闯沈阳的李兆麟、三袭海城的“老北风”、誓保辽西的耿继周、“天狗吃日头”的郑桂林、智擒日本特务的李海峰、歼灭日军古贺联队的锦西民团、桓仁举义的唐聚五、拼死杀敌的郭景珊、转战不休的李春润、令敌丧胆的邓铁梅、视死如归的苗可秀、毁家纾难的白子峰、烧厂杀寇的尚吉元、誓死不降的蓝天林、“一号烈士”孙铭武、保卫“中国地”的“王老凿”,等等。他们用血肉之躯,书写了反抗侵略者的不屈不扰、不怕牺牲的义勇军精神。“辽宁抗日义勇军在异常艰苦的战斗中,为激励士气,表明抗敌意志,相继创作了许多旋律激昂的军歌。如: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斗,战斗,战斗!团结起来,哪能甘心做亡国的奴隶,要知道现在是中国存亡的关头,不畏炮火……冒弹雨直进。类似的词曲同今天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极为相似。当年词曲作者聂耳、田汉曾据此创作了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即今天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赵杰(省政协原副巡视员)说。
事实记录“十四年抗战”。随着史料越来越丰富,对义勇军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胡玉海(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认为:“省市政协联合行动开展视察调研,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特别是‘“九一八”’至‘七七’事变六年间,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用翔实的史料充分论证了义勇军的历史功绩,进一步揭示了义勇军抗日救亡的重要历史意义和应有的历史地位。”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所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东三省的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这个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历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这是对“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义勇军、抗联等抗日武装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充分证明了从“九一八”至七七事变前六年的东北抗日战争同样是中国的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辽宁政协人对义勇军遗址遗迹、遗物遗存、英雄事迹的深入挖掘和整理,有力地助推了中国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历史的改写。
图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手稿
(三)纪念研讨——昭示功勋
勿忘“九一八”活动备受关注。2001年9月18日,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70 周年,牢记抗日先烈的历史功绩,激励国人,警醒世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辽宁省政协文史委协调省档案馆等八家单位,联合举办了勿忘“九一八”系列活动。召开了省政协暨沈阳市政协纪念“九一八”大会,时任省政协主席肖作福出席大会并讲话,“九一八” 事变亲历者和各界代表发言,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吕正操同志参加大会;举办了“九一八”历史档案珍藏展、日军侵华暴行实证展;举办了勿忘“九一八”图书首发式暨辽宁省十年专题图书成果展,展出图书百余种;举办了勿忘 “九一八”国际学术研究论坛,中国、美国 韩国的40 余名专家出席;勿忘“九一八”系列活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中直、省直、香港驻辽媒体以及沈阳市近20 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抗战精神持续弘扬。
辽宁政协人把弘扬抗战精神作为应尽的历史责任和义务,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作,成为辽宁弘扬抗战精神的重要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3年9月,邀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专家学者,召开了“缅怀抗日义勇军伟业,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协商座谈会,提出将义勇军业绩和史料的整理、挖掘纳入视野,在重要遗址遗迹树立标识,加大对义勇军业绩的宣传力度,按民政部文件要求落实抗日义勇军遗属待遇等建议和意见,得到了省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积极采纳。
2006年,在“九一八”事变75周年前夕,联合召开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主题座谈会,就史学界形成合力,加强对“九一八”战争史、日本侵华史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更好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形成了共识。2011年9月,举办了“山河作证、勿忘国耻、牢记历史、振兴中华”——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座谈会暨《山河作证》首发式,与会委员和专家学者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该书,认为对警示教育青少年和广大民众牢记历史教训,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016年,为纪念“九一八”事变85周年、抗联成立80周年,组织召开了“勿忘‘九一八’·弘扬抗战精神”座谈会,围绕“九一八”事变、辽宁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联抗战史及抗战精神等内容进行了研讨,形成了重要共识。“20年来,省政协抓住‘九一八’事变、抗战胜利纪念日等各个历史节点,不失时机地举办各种纪念、座谈、研讨、展览活动,梳理了义勇军英雄事迹、辽宁抗战历史,增进了社会各界对义勇军的认知,催化了‘十四年抗战’观点的成熟,推动了辽宁抗战地位的确立。”李兴泰(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说道。
国歌精神不断升华。2015年 8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抗战研究、遗迹保护、成果展示的指示精神,省政协文史委与省政府参事室联合召开了“辽宁抗日义勇军与《义勇军进行曲》”研讨会。与会的政协委员、参事、义勇军研究专家认为《义勇军进行曲》与辽宁抗日义勇军有很深的渊源,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论证了《义勇军进行曲》词曲的产生背景,各地义勇军战斗口号、誓词与歌词的关联,义勇军抗战事迹对词曲作者田汉、聂耳的影响。省政协主席夏德仁会上就“深入开展抗战史研究和做好文史资料工作”讲话中,强调:“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活动意义重大,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深入开展抗日战争研究,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要深入挖掘并弘扬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要深人研究《义勇军进行曲》与辽宁的联系,适时提出为国歌立法的建议。”
(四)提案建议——传承精神
国歌墙提案落实。2000年1月,在省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赵杰、吴成槐、艾鸿举、杜凤宝、刘兆林、韩锡铎、李英健、唐立杰、傅波9名委员联合提交了《关于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立国歌墙,提高精神文明水平的建议》的提案;2001年2月,沈阳市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塑义勇军英雄群体像,建国歌墙》的集体提案。两提案认为,义勇军的斗争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反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赞歌,也是中华民族的大义大勇、充满尊严的颂歌,应该彪炳史册。提案得到沈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邀请省、市政协委员多次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议建国歌墙具体方案。最终在2001年,建议得以有效落实。“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研究室主任高建介绍,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设立的国歌墙,长8米、高4米,上面刻有作曲家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手迹以及长城烽火和抗日英雄群体浮雕。国歌墙旁边配有以《义勇军进行曲》为背景的有关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
“国歌墙让‘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史实更加丰富了,内涵更加深刻了。社会各界反响非常好。感谢省、市政协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高建说。推动建厅立碑。如何更好地保存义勇军的遗址遗迹,让义勇军精神更好地传承,通过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合视察调研,各地纷纷行动起来。1998年,葫芦岛市政协文史委提交了《关于重建锦西人民歼灭古贺联队纪念碑的建议》的提案,得到连山区落实。1999年,本溪市政协《关于加强保护桓仁县抗日义勇军遗迹、遗址的建议》,桓仁县政府认真采纳,在桓仁县二中设辽宁民众自卫军誓师大会标牌;在公路防护墙镶嵌长1米、宽0.6米的黑色大理石,注明“辽宁民众自卫军坎川岭战斗遗址”。2000年,锦州市政协《关于建立辽西抗日义勇军纪念展厅和纪念碑的建议》提案落实后,在市博物馆开设了辽西抗日义勇军纪念展厅,并举办了《辽西抗日义勇军之歌》展览。2002年,丹东市东港市政协《关于保护、开发、利用抗日义勇军在我市活动遗址的建议案》提出后,市文化体育局以《关于龙王庙“抗日义勇军遗址”保护、修缮、开发、利用的意见》,对提案进行落实。“我们积极与各地政府部门协调沟通,开展对义勇军遗址遗迹、遗物遗存立标志、树碑碣、搞展览、出专著等活动,进而运用翔实的史料,来保留和传承义勇军不畏强敌、英勇战斗、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赵杰(省政协原副巡视员)说。
建议受重视。2005年的“警示行”视察,形成了《关于辽宁境内日本侵华及抗日遗址遗迹保护利用情况的视察报告》,就辽宁省日本侵华及抗日遗址遗迹保护利用问题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同时,还形成了《抚顺战犯管理所改扩建工作遭遇“瓶颈”》《抚顺平顶山惨案在日诉讼团急需政府和各界支持》等专题信息。2016年的“故里行”视察后,形成了《关于加强我省抗战遗址遗迹保护利用的建议》,提出了制定抗战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地方法规、定期开展执法检查、积极推动抗战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国家立法等11条建议,报送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分别对视察报告、信息、建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研究采纳其中的意见和建议。
2017年9月28日,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希作出重要批示:“人民政协报刊发的《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辽宁政协文史人探寻抗日救亡历史实记》一文,介绍了省政协文史工作者在探寻抗日救亡历史方面所做的工作。这项工作很有意义,很有成效,应予充分肯定。下一步,请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同志组织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文化厅等单位和各相关市,深入做好我省14年抗战历史史料收集、整理、挖掘、研究工作,并对抗战历史遗迹、遗址、遗物进行抢救保护,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铭记历史、警示后人,为辽宁扎实推进新一轮振兴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回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危亡关头,辽宁各族、各界、各阶层民众同仇敌忾,率先组织抗日义勇军,抵御外侮,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抗日义勇军形成、发展的自发性、民族性、广泛性、反抗性和艰苦性等特点,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
从 “九一八”开始,辽宁义勇军与侵略者浴血奋战,拉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序幕,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国歌的诞生与义勇军密切相关,历史给了辽宁一次机遇,弘扬国歌精神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可以说,为国歌立法,就是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立法,就是在弘扬国歌精神。我们要更好地弘扬国歌发出的那种不屈不扰、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爱国主义精神,谱写出辽宁政协文史工作的新篇章。”张凤羽(省政协原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说。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义勇军进行曲》正是可以起到这种巨大作用的不朽诗篇。在战争年代,在艰难岁月,在和平时期,伴随着民众的吼声,激发出无穷的力量。当前,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历史使命面前,必须凝聚起“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民族精神,让国歌响彻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继续前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