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常委王成祥:中医人才培养要厚文化、熟经典、正实践

发布时间: 2019-09-29 10:2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卢佳静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副属医院院长王成祥

中国网北京9月26日讯(记者 卢佳静) “国家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教育,中医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教育。”9月22日,“在中医药发展与人才培养”议库系列主题沙龙上,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副属医院院长王成祥围绕“中医教育的成功与不足”进行主题发言。

王成祥表示,现在中医教育成绩大家有目共睹,片面认为培养中医教育“掘墓人”的言论有失偏颇。

王成祥介绍说,我国中医药教育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家传师授,二是开办学校。两者都对支撑和发展中国传统中医起了很大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现在的中医药教育体系,不仅有以高中等中医药学校教育为主的普通专业教育,开展了继续教育、岗位培训、高等函授、自学考试和师徒教育等多种形式教育,同时还设立了硕士、博士、博士后等研究生教育,为国内乃至世界各地输送了大批中医药人才,也为我国中医药事业传承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王成祥表示,不能否认,现在中医教育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是传统文化底蕴不足,中医的本科新生大多数国学基础薄弱,对中医的哲学、古文等方面课程学习难度大,制约中医思维的形成。二是中医经典学习不足。三是临床与实践能力薄弱。比如许多教师从大学的基础教育到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任教,缺乏临床锻炼,对中医来讲没有临床基础,甚至会产生望文生义的效果。

对此,王成祥提出,要“厚文化,熟经典,正实践”。中医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命脉,中医学融合了传统的哲学、易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生物学、心理学、语言文学等学科知识,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经典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活动中被历代中医学家所证明的,经典课程是中医学的根,在培养高级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思维形成的最简单有效办法就是熟读中药的经典。

另外,必须要跟上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医之所以数千年不被淘汰就是中医不断吸收时代精华。中医必须要跟上现代科技的发展,融合现代科技对中医的诊断。比如说望闻问切、生物链的技术,使其为我所用,这样对培养学生以及学生未来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

9月22日上午,第三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期间,“中医药发展与人才培养”主题沙龙在扁鹊故里河北邢台内丘召开。本次沙龙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与第三届中医药文化大会组委会联合主办,中国网《议库》平台、中国网政协频道承办。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医药界专家和政府官员等齐聚一堂,围绕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传统中国医药技艺传承模式与现代医药人才学科培养模式融合等议题进行主题发言和互动讨论。

推荐阅读:全国人大代表司富春建议:加强多元化中医药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