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编 | 致公党中央:共建“一带一路”要加强产业联动

发布时间: 2019-04-25 10:5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卢佳静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编者按】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意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踊跃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本期为您选编致公党中央《关于加强对外产业经济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富裕道路的提案》。

面对沿线国家及地区对于发展产能需求加大,应加快对外产业经济合作步伐,实现产业的梯度转移,加快共建形成共同富裕的经济增长新路径。

【分析】

政策保障力度较弱,投资风险较大。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民族、宗教矛盾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等因素,在中东及中亚等地区的政治及市场因素不稳定,促进产业经济合作的政策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由于美国在国际范围内强硬的市场贸易原则,国际间紧密的贸易关系逐步被打破,贸易不确定性使得产业经济发展的前景不明确。

产业协调性较弱,合作模式缺乏创新。由于沿线地区(尤其是西延线)产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难以为产业进行上下游生产配套。而国外地区对引进产业门槛要求及人员占比往往较高,难以协调前后产业对接。加之,合作模式过于传统,后续管理存在各种矛盾,结合当地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不健全,往往使得后续管理过程存在各种矛盾纠纷,极大程度制约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投融资市场关注不高,国际人才资源匮乏。虽然国际产能合作发展前景较好,但由于投资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特别是固定资产的投资安全难以保障,国内及国际投融资平台企业虽然保持着高度关注,但实际投资力度较弱,尤其是民营及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着无资可融的困难境地。同时,企业面临着国际化人才严重短缺的制约,不论从投资、管理、政策还是法律,很难有专业性的人才或是第三方来支撑企业家对外投资。

国企带动作用较弱,难以形成投资合力。目前,形成规模性投资合作的,绝大多数为国企。“孤身作战”为境外产业合作的常态,没有形成对上下游产业链及相关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带动作用。同时,国企及民营企业共同“走出去”的步伐不一致,缺乏相应的合作创新机制,国内针对合作的保障性政策缺失。

【建议】

加强政治互信,共商合作协定。制定相对应的“一带一路”经济互惠合作规范协议,强化国际政策保障。加强对海外地区投资风险评估,及时对海外市场及地区发展做出内向型公开分析,为企业走出去做可靠引导;制定相应政府保障机制,由政府牵头搭建对外合作平台,强化对外产业投资基础安全保障。

加强产业联动,强化国企引领作用。进一步将单一性的产业节点输出转向链条化输出。围绕投资规模较大的核心产业,将与其上下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步布局。加强政府支撑及国企的引领作用,强化配套服务企业的投资保障,先一步扩大并扶持企业在境外的服务市场,进而激发国内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热情。加快创新混合制企业改革步伐,创新合作模式,促进企业以“抱团取暖”的形式开展对外经济合作。

加强政策扶持,优化投融资环境。强化对境外投资企业的政策扶持,进一步强化政府境外投资平台建设,加大各类金融企业对政府平台内的投资项目的关注,降低投融资门槛及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护航。

加强服务支撑,保障人才供应。定期组织企业主管开展相应地区的政策解读培训,协助企业掌握业务开展地区的相关政策;加强组织相关法律专家对企业开展境外法律援助服务,强化保障企业在当地的各项法律权益。促进国内高等院校的学科融合,加速培养一批同时具备国际关系及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保障企业走出去的人才供给;创新校企合作的各项政策保障,让高校切实成为企业的智囊团。

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网(《议库》APP平台)

推荐阅读:

  提案选编 | 独生子女的父母养老怎么办?全国政协委员熊水龙这样说

  提案选编| 致公党中央:以农户自愿为前提 稳妥推进农村土地连片委托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