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关切,共谋城市发展

发布时间: 2019-01-18 20:57 | 来源: 南京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耿鑫

【关键词】全域旅游 

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升入境游客服务质量 

围绕“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提升南京旅游首位度”主题,市政协委员们从进一步增强南京旅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语言、导游等方面完善对入境游客服务,进一步提升旅游购物、美食、娱乐的消费占比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南京‘山水城林’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国内游客的心目当中,知名度非常高。但‘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比例还有待提升。”市政协委员卢卓明提出,南京的城市旅游需要进一步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在国际市场上打造“叫得响”的品牌。他还提出,目前来南京的游客,旅游消费多数在观光旅游产品上,旅游购物、美食、娱乐上的支出比例不高,接下来应该补齐短板,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想要把南京发展成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需要大量国内外的宣传,以及国际化的服务水平,才能使海外游客宾至如归。目前在南京的旅游景点,外语讲解、导引指示设备是否足够?南京的旅游从业者是否能够熟练掌握英语,或者其他常用外语,具有向海外游客介绍推广南京的专业知识和水平?”市政协委员王文洁现场提问。

对此,市旅游委主任金卫东回应说,接下来,他们将加大力度建设在国际上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和大项目,吸引更多外国游客的目光。“我们有很多在建的大项目,包括华侨城、龙之谷等,接下来每年都要有一两个标志性的旅游大项目‘全新亮相’。”他说,目前已在境外打造了五个南京旅游的推广中心,接下来还打算在更多国家和地区增设这样的中心。为了方便外国游客来宁旅游,南京旅游官方网站除了有中文、英文、日文版外,还在制作俄文版本。此外,还要打造有震撼力的夜间游乐项目,丰富旅游购物、美食等产品,让更多国内外游客在南京“慢下来、住下来”。

市外办副主任夏炎则表示,目前在南京的常驻外籍人士约有两万人,包括留学生、企业人员、文教专家和相关家属等。接下来,打算成立南京涉外服务协会,整合各方力量,加强联系交流,提升服务水平,从而增加城市“黏性”,有效联系和引导在宁外籍人士群体组织,集聚城市国际化的人脉资源,经常组织经贸、文化、旅游、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活动,以此来提升南京旅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做好对外国游客的服务。

【关键词】医养结合 

创新模式,实现高水平老有所养 

南京现有60岁以上户籍老人141.89万人,占总人口的20.85%,比全国提前1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围绕如何“创新医养结合模式,提高老有所养质量”话题,委员们从医养综合体建设、养老护理院纳入“医联体”、养老机构护理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目前绝大多数养老机构养老不养护、医疗机构治病不养老,相互割裂现象颇为严重。”市政协委员陶毅建议,南京规划建设医养融合服务综合体,将专业养老和专业医疗护理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可靠舒适的晚年生活。可以先在南京城郊接合部,依托省、市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新建一批现代化、智能化、规范化的医养综合体。同时,改扩建一批医养综合体,如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主动延伸养老、康复、养生等服务;整合转化一批医养综合体,合理转化闲置医疗资源,转变为老年护理院或养老机构;再鼓励社会力量打造一批医养综合体。

市政协委员沈婷婷建议,推动养老护理院纳入“医联体”。“护理院是医疗机构,但现在不能和医院进行转诊。到大医院看病,还需要先从一级医院转诊的过程,这加重了老人的负担。”她说,如果养老机构纳入“医联体”,护理院老人发生院内不可处理的医疗问题,可以及时与医院形成互动并转诊。建议“诊、疗、康、复”应关口前移、服务下沉,其中“康”和“复”环节完全下沉至护理院,同时医院做好和养老护理院的对接,提高老人的康复效果。

养老机构的运转,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程度高、工作认真负责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市政协委员周存荣调研发现,截至2017年底,南京市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约有20万人,而入住养老机构的不到1.4万人,养老护理人员供不应求。养老护理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层次低、专业化程度低、职业认同感差,队伍稳定性堪忧。“建议努力开展养老护理专业学科建设,鼓励支持更多的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周存荣说,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养老护理从业者的素质,制定并落实各项福利政策,不断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待遇,让他们赢得社会尊重,有盼头、有地位。

【关键词】绿色发展 

南京已基本完成农业用地土壤调查 

去年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0.4%,pm2.5均值为43.5微克/立方米,好于全省平均水平,明显优于周边接壤城市。全市22个省考以上断面全部达标,7个主要入江支流控制断面中,5个实现年度消除劣V类,金川河宝塔桥和北十里长沟东支红山桥两个断面水质同比大幅改善。

专题议政会上,来自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围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生态环境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话题,抛出生态环境相关问题和建议,环保、水务、城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给出回应。

市政协委员彭庆东建议,加大对我市土壤环境污染的调查统计与生态修复工作。市政协委员朱光远说,南京地处丘陵山区,应该加强对丘陵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用于改善城市水环境。市政协委员肖晖认为,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应该规划先行,加强部门联动合作,创新融资模式,推动南京更多地块建成海绵城市。市政协委员李越峰提出,老城更新改造工程中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是不是可以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

市环保局局长包洪新介绍,去年全市启动了土壤污染情况调查,目前农业用地的调查基本完成,已进入后期数据分析阶段。我市土壤修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此前燕子矶小南化搬迁地块土壤修复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南京将为工业搬迁用地建立“健康档案”,存在污染就必须修复,未经修复达标的土地不得出让。市水务局副局长葛玲说,为适应南京地形地貌,加强丘陵地区的蓄水、防洪能力,南京共建设了251座中小型水库。近几年先后编制了滁河、秦淮河、固城湖、石臼湖地区水利治理规划。水务局还专门编制了《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水系治理规划》,研究在区域上游扩建博爱湖、新建调蓄水面以收集紫金山雨水,合理使用水资源。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南京要求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同步配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新建、改建小区硬化地面可渗透率不低于40%。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也回应,全市已经开始试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城管部门鼓励政府工程率先采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