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欣:40年来 中医药从单纯的医疗作用正转向全方位服务人类健康

发布时间: 2018-12-29 17:2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胡俊 张正朋 | 责任编辑: 胡俊

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曹洪欣视频专访。(点击观看)

中国网北京12月29日讯(记者胡俊 张正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40年来中医药从不同阶段向世界广泛传播。”在中国网(《议库》APP平台)联合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大会组委会举办的题为“未来40年 中医药文化与中国软实力”的第11期议库系列沙龙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曹洪欣接受中国网(《议库》APP平台)专访时表示。

曹洪欣,1958年生于黑龙江,是我国中医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博士生导师。从医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我国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变化。

作为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曹洪欣身上有很多“标签”,他既是一线的专业医生,又是著书立说的学者,还长期承担着培养医务人员的教育工作。曹洪欣认为,中医药是服务人类健康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中医药理论、非药法疗法等因其不可替代性和独特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群体认同。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不是单纯为了中医药走向世界,更多是为了发挥中医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独特作用。

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 曹洪欣。中国网记者 胡俊摄

以下为专访原文摘编:

中国网(《议库》APP平台):您如何评价中医药这40年的发展历程?

曹洪欣:近40年来,中医药应该说从不同阶段向世界迈进。在80年代初期,当时中医药走向世界仅仅是以针灸为代表,到90年代,中医药就开始全方位的向世界推进。目前,我们中医药走向了180多个国家,开展实质性合作的协议大概有80多个。到了新世纪,应该说中医药已成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我体会就是过去是单纯的医疗,单纯的研究,现在应该是向全方位服务于人类健康这种模式的转变。

同时我们也看到,走向国际过程中很多国家在它的制造业的工艺、管理的现代化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比如说日本制药企业的管理,包括还有一些国家在针灸经络理论的研究,这些在国际交流中起到了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作用。我体会最深的,首先应该是中医药人的胸怀、中华民族的胸怀,因为中医药这个宝贵财富能够为人类健康发挥作用,不是单纯为了中医药走向世界而走向世界。

中国网(《议库》APP平台):中医药的主要优势在哪里?

曹洪欣:我觉得中医药的优势体现在几个大的方面,第一个,中医药是基于人的临床研究与实践形成的理论;第二个,中医药学是人文和科学相结合的医学知识体系。因为人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恰恰中医是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医学知识体系。第三个,中医药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的积淀和非药物疗法。这些疗法恰恰在解决高消费的医疗保健和人类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特别是重大疾病的康复,比如大家知道的肿瘤、脑血管、脑出血、脑血栓以后半身不遂的康复,心脏支架搭桥以后的康复,这些康复中医药都有它的独到的优势。

中国网(《议库》APP平台):中医药如何服务人类健康?

曹洪欣:中医药走向世界或者是中医药服务(人类)健康,人才是关键。目前我们国家有注册资格的中医药人大概是64万,那我们服务的人数有统计数字大概是16亿,按照这个数据算,我们每一个中医药人属于是人满为患。但是按照全国80亿人次的病例,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比如说,我做中医科学院长的时候,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都跟我们签协约,需要我们去高层次的人才(交流),我们跟美国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合作也需要派出互相交流的高层次人才。做科学研究进行交流或者是个别病例的那种诊疗服务,这种能派住人,但是真是要大面积的一次派出几十人或者是上百人,我们觉得很困难。

中国网(《议库》APP平台):如何培养中医药人才?

曹洪欣:这几十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中西医教学是5:5到6:4,课程内容设置上,中医、西医是5:5或者是中医6,西医4。到近二十年,基本是中医是占70%,西医占30%,7:3。我一直认为,在疾病诊断包括疾病归类把握上,中西医是一样的。中西医碰撞结合的过程(中),中医包括了西医的诊断,这几十年中在防治艾滋病、肿瘤,包括突发性疾病、SARS、甲流、手足口病、慢性疾病,甚至是在养生保健方面,都在发挥着作用。

现在通过这几十年的摸索,构建了有独立设置的25所中医院校,有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高等中医院校,就是大专以上的43所,这样每年培养在校生75.2万。(同时)院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结合,比方说我们搞了6批优秀临床人才的培养,毕业以后搞了6批,现在都成为主力了。比如说搞了6批的名老中医传承,传承什么呢,就是可以带徒弟,本科毕业以上来学习。

我们在全国建了1000多个名老中医工作室,(名老中医工作室)要求你要有传承项目,要带学生,这样就保证了中医人才的培养。应该说从课程体系的完善到培养过程的完善,到质量的保障。总的来说,需求还大于培养的人才的数量,比如说中医药大学出现了几种现象,第一种现象非中医专业的多于中医专业,这是一种现象。第二个是重药轻医,药学专业多于中医专业。

随着“医改”不断深化,我们说“健康中国”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就必须调整招生结构,这招生结构一定是以医学为主体,其他专业相辅,而且结构合理的一个培养模式。需要尽快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健康中国”建设,能够适应中医药走出去的一批人才。

中国网(《议库》APP平台):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中医药应发挥哪些作用?

曹洪欣:健康2030年的规划应该是养生保健、中医为主,重大疾病,中西协同,疾病康复以中医为核心这种格局。我们现在做的还是医疗服务,全方位全周期应该从怀孕开始,中医就讲养胎,保胎,安胎,受胎,到了生下来以后中西医,比方说一类疫苗,包括中医小儿调理,中医调理小孩是非常有效的,无论是小儿发烧、感冒、发热、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等等,包括人随着不同年龄的健康调整就不让你得病,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总策划:张宁锐;记者责编:胡俊; 摄制\后期:张正朋)

相关阅读:11期议库沙龙:中医药文化里的“中国故事”(视频)

丛斌:让中医药服务各国人民健康 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