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树奎:骐骥一跃倏忽廿载

发布时间: 2018-12-07 11:08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杨朝英 | 责任编辑: 耿鑫

这只是这个行业价值的一小部分。

资产评估从事的是典型B2B(对公司、单位)业务。它的价值,小到商品定价、金融衍生品交易、公司股权流转,大到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安全、有序,或者一个国家的战略落地质量,都与之息息相关。

比如,三大攻坚战。

蓝天保卫战中,碳交易、生态补偿离不开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离不开它的风险评估与监控;精准脱贫中,贫困户认定、脱贫标准制定、贫困县摘帽评价,还是需要资产评估的技术体系。

■印记

40年30年20年

电视剧《大宅门》里有一段商业交易经典片段:少年白景琦与伙计去药材市场进货。买卖双方把手握在一起,外用长袖掩盖,暗中叫价还价。周边商户看到白家少掌柜来采购,围拢过来,想打听出价,结果一无所获。

商业史上,这种方法叫一掌金或袖里吞金。

如今,除了特殊的交易场所,如赌石、古董交易市场偶尔有这种讲价方式外,绝大多数市场交易已难觅其踪影。

究其原因,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是,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后,产品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提高,市场对商品公允价值的需求愈发强烈,资产评估行业应运而生。

40年前,我国改革开放大幕正式开启,无论是企业、市场还是政府监管部门,逐渐开始对资产评估有了需求。

30年前的1988年9月,财政部成立了国有资产专门管理机构即国有资产管理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权、监督管理权、国家投资和收益权以及资产处置权。“要实现这些职能,首先要摸清家底。”范树奎介绍说,第二年,国有资产管理局资产评估中心就正式成立了。

那一年,范树奎刚从省级重点中学考上大学,学习建筑与环境专业。期间,所学多为工程类科目,对评估没有一点概念。

1992年,他大学毕业后,顺理成章拿着学校的派遣证,到建委当起了公务员。

巧合的是,上班后的第二年,范树奎正式与评估行业结缘。

1994年,财政部主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清产核资。当时,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全国企业清产核资,第二种是全国金融保险企业清产核资,第三种是行政事业单位财产清查登记。

其中,国有企业涵盖了工、交、商、贸、农、林、水、文教、卫生等类型。

为完成上级交办的资产清查任务,范树奎被单位派去学习一个月的清产核资,其中涉及不少资产评估业务。回来后,他陆续参与了一些局属企业合资、破产、合作等资产评估专项工作。

20年前,即1998年,范树奎决定停薪留职,下海了!

此前,他仔细思考过一个核心问题,改革会不会继续深入、开放的大门会不会关上。“建委的工作毕竟是铁饭碗,公务员的社会地位还是很高的。出去闯,首先要生存,其次能不能持久?国家改革政策会不会走回头路?都是需要考虑的。”范树奎说。

最终,他还是决定辞去公职。范树奎有一个朴素的理念:“如果每个人的日子都在变好,这样的改革应该不会往回走了。”

结果,不仅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他也顺应这股改革历史大潮,历时20年,从一名基层公务员,成长为中国资产评估行业标杆企业的董事长,成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一位新时代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成长

反复淬炼终成钢

百炼成钢。

那些表面看起来的一帆风顺,背后都是无数的汗水与坚忍。

1998年,资产评估行业进入脱钩改制变革期,市场化机制激发了从业人员的创业激情,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比较强烈。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评估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地位渐显。

那一年,经济领域的重头戏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石化、中国铝业、中国电信、中银香港等中字头巨型国有企业开始改制,资产评估行业因此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也为范树奎提供了机会。

此前,他曾考取了注册造价工程师资质,为转行预备了敲门砖。

1998年3月,范树奎正式离开政府机关,加入国有大正资产评估公司。

回忆起那段时光,范树奎记忆犹新。“那时做评估,工具就是笔和老工程师、财务人员用的复写纸,一式三份。后来才有了台式电脑。”范树奎说,那时的工作环境只能叫有限的电子化,远远称不上信息化。“网络更是紧缺资源!”

入职后,他从专项、也就是自己熟悉的房屋建筑物评估开始。此后,慢慢扩展到其他领域。他也从评估师、项目经理,最后成长为项目总负责人。这个五年,他打下了深厚的业务基础。

2002年,他正式入职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这一次,他依然从基层项目经理做起。同年,他开始攻读首都经贸大学会计学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10年后,他继续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深造,取得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这15年,是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快速发展的15年,是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逐渐成长为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领头机构的15年,也是范树奎从一名评估专业人士逐渐成长为复合型管理者的15年。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