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卫星: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 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发布时间: 2018-08-23 10:25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曹卫星 | 责任编辑: 胡俊

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 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曹卫星常委的发言

DSC_3017

中共十八大以来,各级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土地综合整治、矿山土地复垦、海岸生态修复、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不少地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系统退化甚至遭到破坏,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生态文明建设正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为实现自然资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需要全力推动国土空间统一生态保护修复,立足多功能定位、多模式实施、多元化投入,积极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落实机构改革要求,加快形成生态保护修复一体化工作格局。自然资源是自然生态的物质基础,没有脱离资源的生态,也没有脱离生态的资源。本次机构改革,通过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体制保证。改革过渡期,相关部门按照原有职责和工作部署开展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要在连续稳定的基础上做好充分衔接。“三定”方案确定后,相关部门要按照中央关于“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及时调整、落实相应职责定位,加快建立分工明确、统一协同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格局,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导致新的职责交叉和碎片化管理。

二、明确中央投资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生态保护修复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任务复杂艰巨,必须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渠道。建议中央财政设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事关国家生态安全、自然生态受损严重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统筹使用中央自然资源资产相关收益,加大一般预算支持力度。同时,地方各级财政也要设立相应专项资金,稳定渠道、加大投入。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与金融资本合作,运用资源资产升值、权益置换、特许经营等手段,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三、坚持国土空间规划统领,构建生态保护修复长效化制度保障。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保护和修复治理,要建立目标明确、行动一致、协调配合的长效化体制机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保护修复的约束作用。加快完成“多规合一”,划好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同时,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损毁、谁复垦,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监督生产建设单位依法履行生态保护修复义务。另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土地、矿产、财税、金融等政策,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谁修复、谁收益”的激励机制;并采取以奖代补、奖补结合方式,推动多样化实施模式,激励各类社会主体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积极性。

四、制定技术标准规范,夯实生态保护修复科学化监管体系。要建立目标一致、要素融合、指标衔接、协调优化的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标准规范,为生态保护修复调查评价、空间规划、项目实施、验收考核等提供基础支撑。发挥资源环境遥感监测的技术优势,形成全区域、全方位、全过程的集中统一监测监管体系,实现可跟踪、能评价、底数清、情况明。加大相关领域重大科技创新研发力度和投入强度,引导扶持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示范工程,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民盟中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