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需要紧紧把握金融深化开放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夯实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清算中心地位,从促进清算产品种类创新、国际和国内金融机构及其人民币业务向上海汇聚、助推本土金融机构做大做强、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软实力等方面着手。
充分发挥上海已有的人民币业务集中优势,持续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深化培育创新金融产品序列,构建以人民币产品全球服务体系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体系。重点发挥上海的金融基础设施集聚优势,通过与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建立广泛的互联互通渠道,持续拓展上海与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等全球主要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互动合作,将上海的人民币产品服务体系向国际市场辐射,形成上海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集聚辐射效应。同时,把握自贸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等先行先试优势,加快推动各类人民币清算产品和业务的创新,在上海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产品体系和功能更加齐全的金融产品链条,特别是结合“债券通”“沪港通”、自贸区等拓展跨境人民币清算结算和登记托管业务等,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清算产品,主要是各类人民币产品风险对冲工具,包括债券、外汇、大宗商品衍生品等,拓宽国际投资者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范围,增加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的渠道,服务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清算中心地位更加稳固。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进一步促进本土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培育和强化上海本土的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形成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等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机构体系,特别是推动上海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等上海本土金融机构,持续提升在金融市场交易、投融资、资金配置和风险管理等综合功能,拓展国际网点和境外机构合作,促进形成上海金融市场网络所达之处,都成为上海金融机构服务对象的良好发展局面,这也将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内生动力。同时,积极探索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通过有选择地放松金融业准入门槛,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适当增加金融机构间的良性竞争,拓展上海本土机构在全国各地分支机构的布局,提升机构规模和竞争力。在鼓励和推动上海本土金融机构创新发展过程中,应用国际标准的风险内控制度和严格的金融监管机制,有效管理创新经营过程中的潜在经营风险或市场风险,及时管控潜在的风险隐患,形成竞争和监管双管齐下、共同促进金融发展的模式,从而有效扩大上海金融机构规模和实力,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上海本土金融机构体系。
充分发挥上海的国际和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在不断吸引促进国际和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部或职能总部等向上海集聚的过程中,重点加速吸引各类国际主流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职能总部,依托上海人民币产品市场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在进一步增加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的同时,通过业务合作有效获取国际金融领域的创新产品、业务渠道、客户等丰富资源,并借助业务合作,尤其是人民币产品创新的合作以及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拓展,逐步吸引各类全球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和人民币大宗商品衍生品等主要在上海金融市场进行交易,促进更多国际和国内人民币清算业务向上海集中,以及更多金融机构在上海参与人民币清算业务,有序提升上海金融市场的人民币定价权影响力,切实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市场功能深度和辐射的广度。同时,在吸引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部或职能总部的过程中,重点吸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向上海集聚,促进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运作中心落户上海,从而将这些机构的清算业务和清算渠道落户上海,形成机构集聚效应,这都有助于持续强化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清算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