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报道的令人震撼的“全球治沙样本” 也有政协人的功劳

发布时间: 2018-08-09 09:5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秦金月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怎样才能实实在在地做到这一点?有一片沙漠给了我们答案。

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小编注意到,这两天上了新闻联播还被各大媒体频繁报道的库布其沙漠,因其成功的治沙模式,不仅生动阐释了什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被联合国称为“全球治沙样本”。

库布其沙漠防沙护河锁边林工程

全球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

8月6日,新闻联播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曾经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几乎寸草不生、动物绝迹。不到20年的时间内,在治沙人的努力下,库布其沙漠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已分别由2002年的0.8%、16.2%,大幅提升到2016年的15.7%、53%,每年阻止上亿吨黄沙流入黄河。如今这里已经被联合国称为“全球治沙样本”。

对于曾经的库布其沙漠而言,“悬在首都北京上空的一盆沙”并非浪得虚名。多年前京津冀三地的沙尘暴天气直到现在都让很多人心有余悸。

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1.86万多平方公里,直跨鄂尔多斯市杭锦、达拉特、准格尔三旗,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直线只有800公里。治理前,是京津冀地区三大风沙源之一。30年前赤地千里的库布其,森林覆盖率只有不到1%,几乎寸草不生、动物绝迹。

沙进人退,想在沙漠里活下去,除了治沙,别无选择。

库布其人用30年的时间,俯身沙海,自己试验、自己证明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库布其治沙模式——“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经营、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

截至目前,库布其被治理总面积达到6460平方公里,超过沙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沙进人退”的历史从此终结,这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此外,黄河从库布其沙漠边擦身而过,这里也成为历史上泥沙俱下入黄河的重灾区。在未治理之前,库布其沙漠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有1.6亿吨之多。

用1989年和2016年库布其发生的两次大山洪作比较。

经过30年的治理,如今的库布其沙漠,沧海变桑田,开始逆转自然界2000年的轮回。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的0.8%提高到2016年的15.7%,植被覆盖度从2002年的16.2%提高到2016年的53%。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曾经绝迹的野生动物增加到500多种。

从“一盆沙”成为“一盆景”,库布其的治沙模式举世瞩目。

2017年9月6日,主题为“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会议达成《鄂尔多斯宣言》,库布其作为中国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被写入190多个国家代表共同起草的联合国宣言,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典范。

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地球的顽疾。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65个国家中,超过60个正遭受着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的危害。2017年9月10日,“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正式启动。这也意味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携起手来,共同化解挑战和困境,共享荒漠化防治经验,构建生态安全共同体。基于此,“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成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防治荒漠化模式,并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

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一景

“全球样本”离不开政协人的推动

谈到库布其的治沙模式,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小编就不能不提起那些为治沙奔走呼号、付出艰辛努力的政协人。

2016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库布其治沙带头人王文彪向习近平总书记展示了库布其沙漠2000年和2015年的生态变迁图片。习近平总书记频频点头,表示要持续关注和支持治沙扶贫事业。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库布其治沙带头人王文彪

王文彪曾担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年间,他撰写提案、参与调研,积极推动着库布其乃至乌兰布和、腾格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生态治理,向全国更向全世界推介出绿富同兴的库布其模式。

他带领的亿利资源集团,在内蒙古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坚持治沙30年。30年来,亿利公益性投资33亿元,产业性投资380亿元,政府投资7900万元。

不仅“绿水青山”有了回报,“金山银山”也有了回报。亿利在生态改善的基础上,形成了“1+6”立体循环生态产业体系———绿化了一座沙漠,培育了生态修复、生态农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大产业。现在亿利每年沙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主要来自医药、旅游、光伏、工业、肥料、饲料等,利润约8%至10%。带动沙区10多万农牧户脱贫,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直接脱贫3.6万人。

而今年75岁的杭锦旗政协原副主席白富华,亲眼见证了“穿沙公路”的建成。

内蒙古杭锦旗,库布其沙漠横亘东西,全旗超过50%的面积被沙漠覆盖。白富华担任杭锦旗交通局局长时,修建了“穿沙公路”。这条全长115公里的黑色油路,从杭锦旗锡尼镇出发,犹如一把利剑,径直插入库布其沙漠腹地,将沙漠拦腰斩断。由此,杭锦旗打通了第一条纵贯沙漠南北的柏油公路,打开了通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黄金通道”。从公路两侧建起的5万亩护路林带开始,拉开了大规模治沙的帷幕。许多农牧民第一次走出沙漠,见到了城市,甚至第一次吃上了豆腐。

在其他沙漠环绕的地方,也不乏这样感动人心的事迹。

内蒙古阿拉善盟政协原主席苏和从2004年开始,到额济纳旗沙漠中安家,开始了漫长的治沙路。至今,已成功抢救天然梭梭林3000亩,人工种植梭梭6万多棵,在漫漫沙海中造出一片小绿洲。

北京市政协委员廖理纯则从企业家变身“锹王”,用种树治沙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011年至今,每年的4月下旬到11月中旬,廖理纯都会带领志愿者们到他在内蒙古高原上的3块绿化基地植树。截至2017年底,已有286批次志愿者,共1万多人次参加了活动。

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廖理纯多次提交的提案也与种树有关,持续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声:2016年,提交了《北京加强山地造林,吸收雾霾中的PM2.5》的提案,建议测算北京可种植山地的面积,大力发展山区造林。2017年,提交了《用四季常青的树种替代冬天落叶树种》的提案。”今年北京市政协全会上,则呼吁在风道建设中尽量减少对树木的破坏,建议“再次论证树木是否会影响北京空气的流通,如果一定要建设风道,也请将风道中的树木进行合理移栽”。

在甘肃莽莽的荒漠戈壁之间,还长年奔走着一位研究敦煌戈壁荒漠的专家,他就是甘肃省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风沙物理室主任屈建军

2015年,时任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站长的屈建军在接受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记者采访时,表达自己治沙的决心:“如果我不能治沙,我把头给你”。

月牙泉,干旱沙漠中的一口清泉,是鸣沙山里的一片黄金绿洲,与鸣沙山构成敦煌市重要的旅游景点。几年前,若不是屈建军团队的监测保护,月牙泉很有可能被沙山淹没。

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建立了月牙泉沙山动态变化监测场。“我们监测发现,受西北风和南风的影响,沙山15年移动了60米,200米高的沙山如果继续移动,就会把月牙泉埋掉,再也挖不出来了。”屈建军思考,如果用东风来“对抗”西北风,就有可能避免月牙泉被埋的情况发生。“我认为月牙泉旁边的房子和一片树林阻碍了东风,打算砍掉这片树林。”果然,砍掉树林后,风速增大了,形成对抗力,阻挡了吹来的沙山。“六年前被埋掉的柱子被吹出来了,这个工作我们做成功了。”

中国的治沙人从未停止努力,政协人对荒漠化治理从未停止关注。库布其治沙模式的成功,不仅为中国,更为全世界治理荒漠化带来了信心和决心。

资料来源:中国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青年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


推荐阅读:

双胞胎姐妹溺亡 暑期安全教育说再多也不为过!

买百平米房只得70平,迷之公摊面积如何破解?

24位全国政协副主席1个月走遍31省区市,这大事你得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