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协双周协商会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发布时间: 2018-08-06 08:50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张原 李宁馨 魏天权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农业强不强、农民富不富、农村美不美,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是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十四届天津市政协开局之年重点协商议题就落笔于此。市政协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计划、选题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推动“三农”工作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天津发展特色的现代都市型农业路子相吻合。市政协乡村振兴的调研方向与不久前召开的天津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李鸿忠提出的努力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战略天津篇章目标相契合。

市委有号召,政协有行动。市政协主席盛茂林提出要求。春节一过,市政协副主席尚斌义牵头经济委员会设计方案、组织人员,紧锣密鼓实施大调研。

政协、党派、职能部门,委员、学者,基层干部,“海陆空集团化作战”与区域小规模定点专题“游击战”相结合……如何谱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天津篇章,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政协力争拿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建议。

7月20日,在历时半年多的深度调研、座谈、论证之后,市政协召开“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双周协商座谈会。副市长李树起带领17个部门负责人前来参加会议,听取委员意见,回应委员建议。部门负责人还带领了处室实际“操盘手”,市政协专门另辟小会议室旁听讨论。

■调研,风生水起

“这老几位可不一般,说的都是行话啊。”让武清区北国之春农业示范园的老于佩服的正是由尚斌义率队的“促进特色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发展”调研组。武清地理位置优越,开发示范园得天独厚,如何利用好京津冀三界交汇地理优势,发展好都市休闲观光旅游产业,调研组一行支的招让园区负责人深感受益匪浅。

适合武清,可不一定各区都适合。委员们说,农业示范园,不是展示园,更不是政绩工程,不能一哄而上。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发挥各地优势。

以高质量调研、高质量协商促进履职水平全面提高是本届天津市政协的工作思路。

在选准调研方向的基础上,市政协调研组强调在“专”字上下功夫,将真正对课题感兴趣、熟悉了解农业、掌握专业化农业知识的委员吸纳到调研队伍中来。同时将与课题相关的单位、部门的委员吸纳进调研组,比如将来自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滨海农村商业银行、农商银行、天津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各大银行和相关企业的委员吸纳,确保在调研过程中能够为“三农”发展提出切实有效管用的对策建议或实实在在的帮助支持。

强有力的调研组成、接地气的调研作风使调研组所到之处受到了基层的热烈欢迎。

调研组成员、民建天津市委常委于静说,此次调研让她非常难忘,调研工作方案、深入基层调研步骤和时间节点的把握都十分细致。课题组深入宝坻、蓟州、静海、宁河、武清、北辰等9个涉农区调研听取呼声,前往外省市借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进经验,使每位调研组成员做到了“胸中有丘壑”。

结合天津各区农业发展特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课题细化分解。调研组各有侧重,分头调研,各个命中。围绕“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组到宁河区百利种苗厂、天祥水产、金世神农种业有限公司调研,到宝坻区鸿腾水产、丰华裕隆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发掘两区在育种、育苗,农业科技推广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围绕“促进特色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组来到武清区北国之春农业示范园、津滨玫瑰庄园调研。围绕“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调研组深入静海区团泊镇、大邱庄镇,蓟州区穿芳峪镇小穿芳峪村等地调研,为两区利用好湿地、林地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业提出精准实用的建议措施。

7月17日,入伏第一天,盛茂林冒雨来到宝坻区、蓟州区,走村入户,与村民面对面交谈,了解生产生活情况,结合前期调研提出务实思路和举措。调研组走访委员企业、一线农户,深入了解当地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营商氛围。

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市政协调研组深入9个涉农区实地调研20余次,走访企业17次,征集调研报告28篇。

针对农业结构不优、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等问题,调研组坚持唯实求真,强化问题意

识,起草报告,提出对策建议。

■协商,交锋交融

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市高质量的小康。协商座谈会上,围绕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委员们集思广益,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农民富不富,产业振兴是重要抓手。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有了产业的发展,村民才能有就业致富的机会,才能有安居乐业的基础,乡村振兴才有了根基。”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加大执行力度是委员们讨论的焦点。

“产品滞销和市场供应过剩成为常态,严重束缚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发展,影响农民增收。”针对天津蔬菜产业过剩问题,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市政协委员、天津科润公司蔬菜研究所所长张斌提出,只有依靠蔬菜产品品质的提高和品牌塑造,走蔬菜产业的创新升级之路,才能有效避免蔬菜产品陷入无止境的恶性价格竞争,有效提高经营的赢利水平。

“融合发展,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不二法门’。”静海区津美蔬菜种植合作社社长张延林则认为,乡村经济发展必须稳固第一产业,发展食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形成产业链条,产生集聚效应,打造特色品牌。

对于融合发展,农工党天津市委调研组代表认为,应鼓励企业家、科研工作者、专业技术人才、对乡村振兴有兴趣的市民积极走进乡村,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办公、创业、休闲、养老,助力“共享农庄”发展,使农民转变成为股民、农房转变成为客房、消费者转变成为投资者,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

农业强不强,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是关键。

“要真正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市政协经济委主任李光照在调研中发现,能干的村支书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必须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

“戏好要靠唱戏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当前农村人才空巢化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张福庆委员建议充分用好乡村本土人才,对接农业领域人才需求,按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优势学科)”模式,实行“特事特办、一人一策”,完善农村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方面政策措施,促进人才向农村集聚。

“当前基层组织对农民的影响力在减弱。”市政协委员、武清区政协副主席时锦霞包联白古屯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她呼吁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督查考核述职评议,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

“应建立科技帮扶长效机制,鼓励本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延伸服务触角,与农业实体对接服务,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实施研发成果的示范推进和转化应用,推进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加快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是委员们的共识。大家建议实施农业技术人才、农村管理人才系列培育工程,培养更多现代化职业农民。

农村美不美,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两手要齐抓”,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建设美丽乡村,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一样都不能少,生态人居环境问题应引起关注。”市政协委员、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田野在走访调研时发现,“生态宜居的乡村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期盼。”他建议以镇为单位建设集文教、体卫、商贸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在村域配置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性农业生产服务设施,实现农民“小问题在村内解决,大问题就近在镇内解决”,形成级配合理、功能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此次深层次、大规模调研让委员们对全市农村现状有了深入了解。建设健康稳定的田园生态系统,促进农林牧渔融合循环发展;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下大力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乡村生态系统治理,形成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新型城镇群等多个方面、极具操作性的建议得到参加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多个相关部门负责人高度评价,表示要认真研究采纳。“建议高含金量,建议操作性强”则是副市长李树起的由衷感受。他要求委员意见建议涉及到的部门要一一回应。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天津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盛茂林要求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继续关注乡村振兴,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努力形成更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策论”,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施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