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员熊红霞:“我要带残疾人朋友看看外面的世界”

发布时间: 2018-07-16 11:4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祁亮 | 责任编辑: 胡俊

时下,出门旅行已经成为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畅游祖国大好壮河山、饱览各地风土人情,都不再是一种奢侈。然而,就在我们身边,还有大量的特殊人群因为肢体残疾等原因,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去实现他们“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美好愿望。

在四川,有一位年轻的致公党员带领着她的团队从帮助残障人士出行、推动“无障碍”设施发展开始,不断拓展助残公益服务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残疾人朋友们“圆梦”。她就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圆梦之旅”无障碍爱心联盟和中国残疾人旅游同业联盟发起人、四川圆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致公党中央社会服务委员会委员熊红霞。

有爱无“碍” 开启圆梦之旅

清晨的成都,经历着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交通早高峰时段。此时,一辆向着城南方向行驶的大巴车上,熊红霞正站在车内过道上,一字一句地带领车里的残疾人朋友们学习手语歌《隐形的翅膀》,悠扬的歌声夹杂着欢声笑语传出车窗。美丽的巴山蜀水名满天下,在成都,每天都有无数满载游客的旅游巴士穿梭往来。然而这辆大巴车在全城却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四川省第一辆特制的无障碍大巴。

出行前,一台升降机从无障碍大巴下部缓缓伸出,部分残友摇动轮椅登上去,升降台便平稳升起,当上升到与车厢内部地面平齐时,残友们就可以自行进入车内。“两年前,我们由成都市慈善总会提供全程免费公募资质,通过网络平台发起众筹,在527名网友及爱心企业的募捐支持下,为这台大巴完成了50万元的善款众筹。” 熊红霞介绍说,为了保障肢残人士的出行便利和安全,她多次赴全国其他城市对无障碍出行工具进行考察,这辆无障碍大巴车内的无障碍设计等工作都经过了反复论证,“没有这台车时,带残友们出门,上下车我需要去背、去抬他们,相当吃力还不安全。”如今,残友们想去哪里“说走就走”,这台印有公益服务中心logo的大巴车成了名副其实的 “圆梦”载体。

圆梦公益中心组织的“无障碍”出行活动。

这天,大巴之旅的目的地是距离成都市区50公里的黄龙溪古镇。下车后,眼前潺潺流水上一座古朴美丽的廊桥吸引着来往游人。残友们精神抖擞,竞相摇动轮椅爬上过桥的坡道,熊红霞和志愿者们则在后面帮忙推车。尽管没有一个台阶,但轮椅上坡仍旧相当吃力,熊红霞说:“普通人没有使用过轮椅,很难体会残疾人的感受,建设一个坡道对残友出行就是莫大的支持,但很多旅游景点往往都疏忽了这方面的设计。”

通过廊桥后,残友们在河岸边练习起康复瑜伽,吸引了不少人围观。“你好,我是从甘肃那边过来旅游的。今天,我能不能也作为临时志愿者,加入你们呢?”一位女游客悄悄拉着工作人员“毛遂自荐”。得到许可后,这位阿姨马上开始帮助残友们拿器械、推轮椅,她表示,帮助残障人士很有意义,自己很高兴能有机会参与其中。

圆梦公益中心瑜伽班的残友们进行康复训练。

在黄龙溪的出行过程中,大部分道路在台阶边加修了坡道,但仍有一些地方轮椅无法通行,残友们需要由志愿者搀扶协助。但大家始终都兴致勃勃,摄影社的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按动快门,记录下一路的美丽风景和愉快回忆。“我们平时带残友出门常常会引起路人的围观,一开始面对这些陌生的目光,残友们可能不适应。但长远来看,这不仅能推动他们融入社会、增添自信,同时也能向健全人宣传无障碍出行的概念,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意识。”熊红霞感慨地说,“虽然残友们的肢体不如正常人健全,但通过接触我们发现,他们内心是善良质朴的,任何友善的帮助或支持都会令他们深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珍惜,更渴望来自他人的理解和关心。”

熊红霞上大学时读的是旅游专业,毕业后一直经营着自己的旅行社,事业顺利发展、家庭和美幸福的她这样形容曾经的生活:“以前,我每天处理完公司的事情后,除了照顾家庭和孩子,就是打打麻将或约朋友们玩儿。生活在有‘天府之国’美名的四川,那时的自己满脑子都是吃喝玩乐、享受生活,虽然也会自己出钱做一些小公益,但从没想过会这么深入地参与到残疾人事业发展中。” 2014年的一天,一位肢残朋友的代表刘宇康找到熊红霞,说他们想去九寨沟旅游,但是跑遍整个成都没有一家旅行社愿意接待,他恳求熊红霞为他们圆一次走出家门的梦想。熊红霞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刘宇康等残友的请求,并决定组织一次“三百残疾人圆梦九寨”的活动。闻讯赶来报名的残友人数之多远超熊红霞的预想,名额很快报满。这时,一个叫周明芬的残疾朋友从洪雅东岳村打来电话,苦苦请求给她一次走出家门的机会。熊红霞和同事们为此驱车来到东岳村,了解到周明芬20岁时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瘫痪后整整在床上躺了15年。前几年才有了一台轮椅,但在完全没有无障碍设施的农村轮椅根本排不上用场。推己及人,熊红霞更加坚定了要带着残友们出去旅行的信念:“像我这么喜欢旅游的人如果一个月不出家门都会觉得烦躁,真的无法想象一个人20年都没走出过家门是什么样的感觉?”

为了前往九寨沟,残友们不仅要做好受人歧视的心理准备,还因为身体原因需要准备很多物品,如成人纸尿裤、导尿管、轮椅、打气筒、便盆等等。有些残疾朋友为了不给志愿者们添麻烦,连水都不敢多喝,中途吃饭的时候连车也不下,对健全人来说顺理成章的事在残疾朋友身上却是举步维艰、障碍重重,一个小小的台阶在没有人的帮助下对他们来说都是珠穆朗玛峰。“活动当天,现场很多人都感动得哭了,活动结束后我还陆陆续续收到的上百条残疾朋友发来的感谢短信以及祝福短信,这些对我来说异常珍贵。那时候我才知道全国居然有8000多万残疾人,很多重度残疾朋友每天的生活几乎就是面对着一扇窗,甚至想走出去呼吸下窗外的新鲜空气都是件奢侈的事儿,更不用说旅游了。”

2014至2015年间,熊红霞带领着四川师范大学校研会的同学和她公益组织的团队,先后组织了 “百名盲人看草原”“无障碍体验活动”“残健同行,爱心壹加壹”“残疾朋友大型相亲活动”“首届全国无障碍旅游发展论坛”“帮扶残疾人就业和创业”“首届全国残障人士专列无障碍调研”等多次大型公益活动,帮助了几千名残疾朋友走出家门。这些活动陆续被新华社、中新网、央广网、中国残疾人杂志、中国慈善公益报、中国旅游报、四川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报道并转载。“我们曾经组织盲人残友去‘看海’,当我看到一位双目失明多年的残友在爱人的扶持下,倾听着海浪声、含泪露出笑容时,我不仅深深地为他开心,也对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充满了感恩。”熊红霞认为,参与助残活动并不是一种单方面的付出,在走近残疾人生活、关注他们所思所想的同时,自己的内心也不断得到回馈,积蓄着对生命的热爱与感动。而亲眼目睹残疾朋友们出门的种种艰辛,更坚定了熊红霞为帮助这一特殊人群去做更多有意义的实事。

理性+专业 做可持续的助残公益

“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专业。”熊红霞既有说干就干的胆识与魄力,更不缺乏把事业做大做好的智慧,她为自己和团队制定了八个字的做事原则:理性、专业、可持续性。2015年4月,以“帮助残疾朋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推动无障碍的发展”为宗旨的四川圆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正式注册成立,熊红霞开始在一个崭新平台上构建助残公益事业的蓝图。

“一开始,我对无障碍出行也缺乏了解和认识,但要真正把助残公益当作一项事业来做,我就必须扎扎实实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为了深入学习残障人士无障碍出行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熊红霞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还走出国门到欧美国家“取经”。通过调研,熊红霞发现,目前我国普遍缺乏针对残疾人士出行设计的无障碍设施,而事实上很多商家、企业、酒店、餐厅、景区等是愿意为他们提供无障碍环境的,只是大家普遍不知道残疾朋友有这个需求,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进行无障碍改造。加上残障人士行动不便、信息闭塞,没办法为自己的需求发声,就造成了“不是不人道,只是不知道”的现象。

为了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无障碍出行,2015年11月,熊红霞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有关无障碍旅游的学术专著《残障人士的入华史及其发展》,这本书在对残障人士实际需求分析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残障人士无障碍旅游的动机及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反映了我国当下残障人士无障碍旅游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应用价值的观点与主张。2016年12月,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在宁波举行,由熊红霞带领的四川圆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凭借《成都无障碍手册》项目,在大会上脱颖而出,获得阳光助残类金奖。《成都无障碍手册》是熊红霞和她的团队发动包括残疾朋友、在校大学生、高校老师在内的160名志愿者采集相关信息,历时一年制作的。该项目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成都市及周边地区集图书、地图、手机APP于一体的无障碍出行的指引,方便残疾朋友无障碍出行,同时为相关部门完善无障碍设施提供参考。

2016年12月,熊红霞当选成都市成华区第七届政协常务会委员,并提交有关推动无障碍环境改造提案。

为了推动成都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熊红霞和她的团队带领着志愿者们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商场、街道和景区,与各家单位反复沟通,并协助他们完成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建造。“对一座不具备无障碍设施的建筑物中进行改造、增设设施,比新建一座配备无障碍设施的建筑成本多得多。但是社会上很多单位还是很积极地响应我们的倡议,愿意为残友们出行提供便利。”作为中国肢残人协会无障碍委员会督导员,熊红霞与很多原本不相识的人一起沟通、合作,推动了无障碍改造项目在成都伊藤华堂商场等多家单位“落地开花”。当被问到有哪些成功经验时,熊红霞爽朗地笑了:“哪里有什么窍门,我和同事们不过是坚持发扬‘脸皮厚’的精神,一家一家去找去谈,努力配合他们提供好相应支持,力争在细节上做到专业。”

为了把圆梦公益打造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助残团队,熊红霞竭尽所能去整合能够链接、运用的各类资源,还把自己以前工作中认识的不少朋友、同事也带到了这项事业中。熊红霞说:“在刚起步时,‘圆梦’也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挫折,我曾经形容创业初期的最艰难岁月是‘黑暗到连自己的影子都离我们而去’。”但是这个坚强独立的川妹子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劲儿,咬牙撑了过来。“团队很多成员之前在旅游行业已经是年收入好几十万,他们放弃了高薪来和我一起创业,所以我不能表现出半点颓丧、退缩,只有直面挑战,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

如今,在熊红霞的努力下,圆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的运营已经初见成效。在成都武侯区浆洗街街道,残疾人双创中心“落地开花”。走进双创中心,首先扑面而来的是阵阵香浓的咖啡甜点味儿,在这里,专为残疾朋友量身定制的咖啡烘焙班、掐丝唐卡班等课程广受欢迎,一间间布局合理、设备齐全的培训教室成为残疾人掌握技能、实现就业创业的“圆梦”基地。“助残公益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自身具备造血功能,政府不可能一直兜底。我们必须把情怀和爱心转化为理性思考与行动,在扶贫助残中探索引入商业模式,实现产业扶贫。”对此,熊红霞一直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为了更好契合市场需求,熊红霞还邀请业界专家针对“圆梦”开设的残疾人就业项目,在产品设计环节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确保产品出炉后能够真正在市场上打开销路。

服务社会 致公平台上要有新作为

“我一直觉得公益慈善事业和企业一样,不能仅凭爱心和热情更需要专业理性,个人的力量转化为组织和系统的力量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从事助残公益事业的四年间,熊红霞一直致力于“链接资源、打造平台”,她想用“1+n”的模式将更多爱心人士和社会资源融入到残疾人发展的事业当中。

设立在残疾人双创中心的“致公圆梦大讲堂”。

2016年,熊红霞加入了中国致公党。从此,武侯区的残疾人双创中心里,又多了一片新天地——“致公˙圆梦大讲堂”公益讲座。在致公党四川省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公益讲座自开设以来已经吸引了上千名残疾朋友积极参与,收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几十名致公党员作为讲师或志愿者,在公益讲座中不仅充分展示了各自所长,还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致公党“致力为公”宗旨,为广大残疾朋友提升艺术修养、促进机能康复、加强社会交往等提供了支持和帮助。而熊红霞也积极行动,推进四川省各级致公党组织与相关单位合作,举办了 “有爱无碍,推动无障碍”大型助残公益活动,她还邀请致公党党内爱心企业家和志愿者参加了2016年“双创助残·共创未来”四川省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等一系列活动,带领自己的团队主动承办致公党四川省委会举办的致泸合作“十百千”工程技能培训班。

2017年10月,熊红霞作为致公党四川省委会选送的宣讲员参加了致公党中央主办的“侨海情,中国梦”宣讲活动。在党派搭建的讲台上,熊红霞将自己如何结缘助残公益、牵手致公党内外爱心力量推动社会服务工作开展的故事娓娓道来,而圆梦公益组织的轮椅舞蹈团也在这个特殊的舞台上为观众奉上了精彩的演出。熊红霞的宣讲声情并茂,在场的很多听众都被她和残友的故事深深打动。“助残圆梦的路上离不开致公‘家人们’的关心和帮助。在党派的平台上,我结识了更多社会服务领域的行家里手,还获得了更多不同渠道的信息与资源支持。”今年4月,她前往北京参加致公党中央第十五届专门委员会成立大会,当听说自己是致公党中央社会服务委员会最年轻的委员时,熊红霞笑着说:“已经好久没有被称为‘最年轻’了,顿时感觉全身干劲十足!”

熊红霞等在IBM专家团队指导下进行学习培训。

在致公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党员朋友的牵线搭桥下,越来越多的力量汇聚起来共同推进助残公益,熊红霞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项事业所带来的激情与活力。5月,在致公党同仁的协助下,圆梦公益得到了IBM“企业全球志愿服务队”(Corporate Service Corps,简称“CSC”)的支持。这支由9个不同国家的IBM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从青年创客培养、社区发展治理以及助残事业创新三个方面着手,利用专业技能,助力圆梦公益团队的成长和发展。短短四周时间里,熊红霞和她的“圆梦”小伙伴们每天都跟着IBM专家团队热火朝天地学习,常常晚上十点多还在兴致勃勃地钻研讨论,连她正在上中学的儿子也“友情客串”,为大家当起了志愿翻译。“IBM专家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开辟更多未尝试过的领域,从中也碰撞出许多灵感。”通过学习来开拓思路和视野,熊红霞和团队成员们都兴奋不已,他们深知,“圆梦”的发展就如同一棵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新苗,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根深树大。

最近,熊红霞又在朋友圈里宣布了一则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圆梦&中智千企万人计划”即将启动!在她的带领下,圆梦公益与国内规模最大的人力资源公司中智联手,经过历时半年的反复调研、探讨和策划,将联合上千家企业为残疾人士提供就业岗位及人力资源培训等,帮助更多残友解决就业创业问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主动找上门来,想要与我们合作推动助残事业。形成合力、打造品牌,其实也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熊红霞充满信心地表示,“我们的下一步计划是,在成都打造一座现代化的无障碍产业园区,让更多残疾朋友能同健全人一样正常地工作生活,享受更高质量的人生。”

做公益之前,熊红霞每天都是10点之后才起床,出差最怕赶早班机。现在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她经常搭乘早出晚回的航班,还乐呵呵地以此为案例鼓励儿子:“人只有享不完的福,没有受不了的苦。”为了促进自身及团队素质的提升,熊红霞不仅自己奋战“考证”,还带动圆梦其他成员一起加强学习研究;她给自己定下了每天早起学习一小时英语的任务,还设定了考取博士研究生的目标。

致公党中央社会服务委员会委员熊红霞近照。

不论工作再忙再累,熊红霞总能保持活力满满、能量充沛的模样,就像她自己所说的:“每天最好的状态就是,眼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做自己喜欢的事,悄悄地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本文系致公党中央祁亮采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