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政文: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发布时间: 2018-07-12 09:00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张政文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在日前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针对我国本科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强调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和“回归梦想”,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席讲话切中制约我国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短板,发人深省。

自本世纪初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本科生学业轻松、培养质量堪忧等问题不容忽视。据笔者观察,当前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失落、政治意识淡漠,学习态度不端,耽于游乐、缺乏斗志、思想消极、钟情“佛系”。课堂之上,对待专业课程上网抄袭、东拼西凑、糊弄了事,对待社会实践拈轻怕重、作秀应付,“睡觉族”“低头族”“要分党”比比皆是;校园之外,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沉迷游戏、热衷购物、追求网红、爱慕虚荣者不乏其人。以至于被戏称为“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凡此种种怪象背离了大学精神和学生天职,更严重影响了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宏伟目标实现。因此,在陈宝生部长此次讲话中,提及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笔者认为,本科教育应紧密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从思想政治、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对大学生合理“增负”,真正把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教育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须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强化本科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将其纳入本科教育体系内并居于最重要位置,构建思政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大格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体表现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进教材、进课堂、进网络、进寝室、进师生头脑,对学生最关心、最现实的和最困惑的问题进行及时释疑解惑、以正视听,真正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增强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还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高本科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回归学习是学生天职的常识。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读书学习,特别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更要教育大学生清醒认识有真学问、练真本领才是成才成功之道。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激发其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的内生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加负”,自觉加大学习的投入度。要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通过鼓励学生选学辅修专业、参加行业考试等,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上,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更要激励和约束并重,严格学业考核特别是过程监控,严把出口关,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青年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未来希望,只有将自己锻造成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优秀人才,才能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学校应推动以专业教育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向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的培养模式转变,通过扶贫攻坚、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对国情民情认识,了解稼穑之不易、体恤民生之多艰,提升自身担当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提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人生真理,从而成长为理想坚定、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的青春奋斗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荣梦想的践行者。(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临时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