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系列报道之四创意产业呼唤创意人才

发布时间: 2018-06-21 09:03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胡俊

12日,全国政协调研组来到福州海峡印刷产业创意园。在纸博物馆的入口处,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的塑像昂然站立。委员们看到,为了烘托造纸之于中华文明的贡献,塑像旁还特别镌刻了一首古色古香、言简意赅的诗词《水调歌头》:莽莽我华夏,仓颉启六书。绳结甲镂版牍,竹帛韦编孚。蕴藻含章天物,廉方性真体洁,造意龙亭侯。斯文承千载,纸术布寰区……

“这个创意不错!谁创作的?”委员们问道。

严复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翻译的《天演论》启蒙了一代国人。14日,调研组赶赴福州严复翰墨馆调研。一进严复翰墨馆,大家就被这里正在发售的一个戴着大大的眼镜、有着智慧的眼睛和灵巧嘴巴的“严先生的故事”卡通造型所吸引,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宣传严复,这个创意挺好。”“好像在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呢。”“孩子也能喜欢”“这是谁创作的?”委员们又一次发问。

9日至14日,由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王儒林为组长的全国政协“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从四川省赶赴福建省继续调研。创意人才,始终是委员与文创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仙游的一家主营手工雕刻家具的红木家具厂里,委员们得知,该厂每年的产值已经达到15亿至20亿,利润在20%左右。“你们的利润还是比较丰厚的”有委员问,“现在,觉得还有没有什么难点?最大的难度在哪里?”“还是在创新,难点在文化艺术程度不高,家具既要有实用价值,也要有艺术价值。”工厂负责人不假思索地回答。

福建莆田传统木雕艺术以精微透雕著称,新时期以来,人才迭出,屡获大奖。在黄石工艺美术城的一个木雕工作室里,品味着尚未完工的“百鸟朝凤”镂雕,徐里和刘广委员从美学的角度研究起来:

“这个是很美的———就是稍微平衡了一点。”

“构图上如果能变化一点,整个意境就更好了……”

在福州海峡印刷产业创意园的印刷博物馆,委员们边走、边看、边交流。吴尚之委员指出,印刷出版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要使印刷出版文化源远流长,博物馆是很好的形式,应该利用好这个形式。陪同调研的福建省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海峡出版集团原总经理林彬同意这个观点,他说,好的创意还是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端人才奇缺。创意的公共服务平台搭建还需要完善。

“功由才成,业由才广”,一个领军人才,甚至可以带活一片产业。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无论是发展得好的企业,还是略显稚弱的地方;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领域,调研中,委员们所到之处,听得最多的还是:急需人才。其中,福州海峡文创园的辉煌壹壹生活美学馆给大家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个为整个文创园区100多家企业提供培训、交流、展示服务的文创企业,视高端人才为企业理念,并将之镌刻在走廊的墙壁上:追求最高的人才,才能在此生存下去!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口号”呢?美学馆的方老师告诉记者,文创产业的关键是知识和技能的创造创新,我们需要不断地改变、提升。

调研行程结束之前,调研组在福州召开座谈会,与有关方面深入交流文创产业的情况,倾听文创界人士的心声。创意产业管理学博士、福建省农林大学教师蔡文洁对文创人才及机制颇有研究,她告诉大家,数据显示,一些地方的文化创意人才有“外流”的情况,必须大力推动文创产业的“双创驱动机制”,积极培育复合型文创人才。“当我们谈文化创意人才的时候,我们实际指的一个是技术,一个是人才,一个是包容”。她说。

人才,离不开环境与条件,刘福连常委的一席话说得最为通俗、通透:要让人才感到有干头。组织为个人搭平台,人才在组织搭建的平台上唱得有声有色,两方面都要有积极性。组织给个人当保障,个人为组织争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