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聚焦美丽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 2018-06-11 07:35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吕东浩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

今天,美丽乡村建设号角吹响,一个“天蓝、地绿、水清、路畅、业兴、人旺”的农村全新景象在我们面前渐次展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5月31日,以“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议题的十三届大连市政协首场双月协商座谈会如期召开。会上,市建委通报情况,8位委员作主题发言,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分别回应,大家集思广益,共绘“多彩乡村”新画卷。

■一张“蓝图”绘到底

我国有约6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地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4%以上。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庄严地将其写进党章。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对乡村生态宜居建设作出具体部署。

通过前期深入扎实的调研,大连市政协委员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但是,距离“生态宜居”,大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委员们认为,当前,大连振兴发展的短板在北部,弱项在“三农”,农村生态环境更是不容乐观。基于此,“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被列入《政协大连市委员会2018年度工作要点》和《市政协2018年度协商计划》。今年2月,市政协成立了以赵敏副主席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采取广泛征集建议、深入农村调研、开展集中视察、赴外地学习考察等形式,历时3个多月,经过5轮推敲论证,最终形成1.3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和12篇协商发言材料。

座谈会上,大家摆问题不遮不掩,提建议有理有据,在你来我往、真诚交流中,凝聚了共识,提振了信心。

早在2014年11月,大连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全域城市化的实施意见》。市建委主任马成恩在工作通报中坦陈,由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相关工作涉及十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各部门自分管一摊,造成条块分割、统筹困难的现状,难以形成合力、展现整体效果。

浙江省湖州市于2004年编制了《湖州生态市建设规划》,三县生态县规划、两区生态区建设行动计划也相继制定实施;辽宁省盘锦市不仅出台了《盘锦市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还编制了各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相比之下,委员们深感大连在规划先行引导、政策法规保障方面明显“慢了半拍”。

“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尚缺乏完整的规划体系,特别是全域性和区域性具体到村的建设规划还不够完善。”市政协人资环委在调研报告中指出,大连全市共有608个行政村需要进行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目前仍有151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处于空白,规划编制完成率仅为75.2%。

市农委负责“美丽乡村”建设、市建委负责“宜居乡村”建设、市发改委负责“特色小镇”建设……“以上部门在具体工作中没有清晰的边界,没有牵头单位抓总,势必导致多头管理问题。”市政协委员张新天在发言中直指当前缺乏统筹规划,造成美丽乡村建设陷入“九龙治水”的无序状态。

“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协调性,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加强统筹领导,坚持规划先行。”委员们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大连市村庄总体布局规划,科学编制美丽示范乡镇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美丽示范村、重点村建设规划和环境治理规划等,以引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同时,兼顾乡村中长期发展需要,与城区扩展、新城和新市镇建设相结合,并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实施,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进行通盘考虑。

■提升乡村“颜值”迫在眉睫

大连市现有8个涉农区(市)县、104个乡镇、921个行政村,农村总人口242.12万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农村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历史欠账较多,乡村建设整体水平较低,尤其是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和形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浙江省,到“山水清远、宜居乐活”的湖州市、“和美乡风、乡村善治”的杭州市,再到305个村个个有“颜值”的辽宁省盘锦市……目睹各地10个美丽乡村建设成就后,委员们心中不再平静。

反观大连,在调研过程中看到的是:部分村民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仍没有根本改变,农村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生产污水任意排放,厕所卫生环境落后,畜禽粪污处理能力偏差。除少数村庄外,大部分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水平较低,整体村容脏乱、村貌破旧。“这哪里还能留得住乡愁?”委员们深深感慨。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市政协委员、市环保局副局长曲晓新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市农村共推广202150座无害化厕所,覆盖率仅为25.5%;现有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装置64台套,总污水处理能力5.31万吨/日,仅占全市农村污水日排放量的28%;建成的64套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装置中,有14套装置停用,占比22%,其余设施也因进水量不足,多数处于阶段性运行状态。

显然,提升乡村“颜值”已迫在眉睫。市政协常委、民盟大连市委专职副主委邓长辉的思路是:在农村垃圾治理上,采取就地就近资源化与填埋(或焚烧)相结合的模式;在农村污水治理上,采取分类建设、分级处理与加强再生水利用相结合的模式;在其他农村污染治理上,采取农村清洁能源、生态农业发展与农村污染治理有机结合的模式。

“要下大气力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委员们建议,美丽乡村建设要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三大主攻方向,全面落实“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实施“蓝天、净土、碧水”和农村环保工程。

■守住“质朴”乡情美

南方有南方的韵味,北方也不应缺乏北方的特色。

“大连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景观生态资源。”市政协常委、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岩表示,大连涉农区县地区各具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应是“保护乡情美景,打造特色风貌”,让乡村因特色而更加美丽,因特色而更具活力。

如何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鲁岩说,可以以乡村为载体,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人为本,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特色”这一核心元素,避免千镇一面、千村一面。譬如,旅顺口区的黄渤分界,四季花海;普兰店区的千年古莲,千秋暖汤;瓦房店市的轴承之都,瓜甜果香;庄河市的碧水澄清,农旅结合;长海县的渔家风情,旅游致富等等,处处都可谱写出内涵丰富、魅力四射、引人入胜的精篇华章。

“要让规划充满创意,让细节体现特色。”鲁岩主张,保护好人们的历史记忆与乡愁乡情,还可将凸显乡村特色、体现原生态美感的文化符号,落实到每个建筑甚至每个雕塑上,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标签”,使人们伸手就能“触摸”到沉淀已久的生动传说,进而形成一批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景观特点的美丽乡村。

“最是文化能致远。美丽乡村,更要有灵魂。”市政协常委、民革大连市委专职副主委徐经意提出,大连拥有汉、满、回、锡伯等46个民族,是东北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交汇地,也是辽南文化的代表,应开发保护好散落在大连的辽南文化,为美丽乡村建设融入更多的丰富元素。

徐经意表示,大连目前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6项。“这些令人叫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连的神韵和灵魂,希望通过合理的保护和发掘使之生动起来。”徐经意建议,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注重发掘辽剧、辽南鼓乐等传统剧目文化,放海灯等特色民俗文化,旅顺甲午海战等历史文化,为美丽乡村建设塑造鲜活的灵魂、培植深厚的文化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