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政协专题调研发展区域特色农牧产业

发布时间: 2018-06-05 08:39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常歌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巴彦淖尔平原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农业区。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调研组,围绕“发展区域特色农牧产业,提升农牧业产品质量”年度协商议题,在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董恒宇的带领下到此进行深入调研。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输出基地,农牧业生产面临着农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发展特色农牧业以提升农牧产品质量势在必行。”临行前,董恒宇对记者作了解释。

一周时间,调研组先后深入18个产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农牧户,详细了解区域特色农牧产业发展的情况,并召开座谈会。与巴彦淖尔市政协、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巴彦淖尔市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农牧业企业代表就如何进一步促进发展区域特色农牧产业以提升农牧产品质量进行深层探讨。

在田间地头,看着一根根纵横交错的水管、一个个排列有序的喷头,调研组的成员们感叹道:“黄灌区过去浇地靠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资源,土地还容易盐碱化。现在改用喷灌和滴灌,节约了用水,以前随处可见的中低产田也变成了高产良田,农产品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农牧结合’战略,走出了一条‘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生态农牧业路子。”巴彦淖尔市政协副主席王志云介绍说。王志云口中的“以农养牧”,就是把发展种植业同发展畜牧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种植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为牲畜提供优质的饲料;“以牧促农”,是通过规模化养殖,有效收集牲畜粪便,为种植业发展提供大量有机肥料。

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总商会副会长陈槐森,为调研组算了这样一笔账:“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30多亩天然草场才能饲养一只羊。而在农区种植牧草,只要2亩人工饲草就可以养一只羊。”

“以农养牧,以牧促农”,既改善了土壤的生态环境,增加了土地的肥力,又保证了农牧业的总产量,可谓农牧结合、良性循环。

巴彦淖尔市幅员辽阔,复杂的种养殖环境,造就了多种形式的种养殖结构,也替人们选择了提质增效的模式,即“因地制宜,因态置业”。

“我们镇60%以上的草场都属于国家规定的禁牧区,剩下可以季节性放牧的草场也只能供养很少的牛羊。传统的饲养方式对生态造成很大的压力,更别说增加牧民们的收入了。现在根据乌拉特后旗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我们镇在集中精力发展戈壁红驼驼肉产业和驼乳产业。”调研组到乌拉特后旗滕和泰沙驼产业基地,听潮格温都尔镇的干部这样介绍。

“戈壁红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也是草原的生态管理者。因地制宜发展红驼产业,是在走绿色发展之路。”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梁存柱带着“专业眼镜”发出感慨。

与养殖戈壁红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五原县的葵花籽种植。五原县部分土地盐碱化严重,种植传统农作物收益不大,而向日葵具有改善盐碱地的作用。五原县根据自身的土壤条件,多年来持续扶持葵花产业,培养出以“三瑞农科”为代表的民族种业公司,使葵花成为该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把“塞外米粮川”转化为“塞外粮仓+天下厨房+草原上的菜篮子+黄河岸边农艺园”。座谈会上,调研组成员对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发展状况给予了充分肯定,也进行了反思。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副院长路战远,在参观了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后提出建议:“发展‘农牧业+大数据’,一定要把核心掌握在自己手里,做好外部营销,掌握客户数据,构建品牌价值。发展畜牧业不仅要打好自然牌,也要发挥‘草原+圈饲’的作用,稳定出栏数量,保证产品质量。”

企业家们提出了涉农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针对这类问题,自治区政协常委、农牧业委员会主任吴平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政府可以学习风险投资的模式,设立助农扶持基金,选择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将资金借给企业,待企业发展壮大后,归还资金,基金再用这笔钱扶持其他企业,循环滚动使用。”

在巴彦淖尔市的调研告一段落,年度协商还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