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贸动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18-05-24 09:01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张连起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中美不打贸易战了!以中美两国经贸磋商代表团5月19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为标志:中美双方达成共识,停止互相加征关税。双方同意采取措施实质性减少贸易差额,将在能源、农产品、医疗、高科技产品、金融等领域加强贸易合作,同时,还将继续加强相互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合作。

这表明,双方经贸从相互指责的“问题状态”开始转向寻求平衡的“正常状态”。中方“以战止战”的应对策略,也让美方意识到“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深刻内涵,从而在解决贸易赤字的道路上减少一些“理解赤字”。

改革开放40年来,中美贸易始终保持增长势头,逐步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双边货物贸易。近年来由于多种结构性原因,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中方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达到2758亿美元。如此失衡的双边贸易不仅难以持续,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是好消息。毕竟,贸易平衡是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也是双边贸易得以行稳致远的动力。这种动力,可称为“贸动力”。

因此,中美经贸议题磋商聚焦在中方如何扩大自美国的进口,促进中美贸易平衡,如刘鹤副总理所言:是基于非常理性的分析,基于非常现实的利益。中方同意大幅度、有意义、实质性从美国购买商品和服务,这不仅有助于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也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同时,体现了双方确保经贸合作继续成为中美关系压舱石和推进器的最大意愿。

扩大进口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硬招”。通过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改善供给结构和效率,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改善我国营商环境,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手段和措施不断完善,货物通关效率更高效,服务跨境传递更便捷,促使资金、人员、技术等要素在国际间更加自由流动;通过技术进口的“溢出效应”促使企业提高创新和经营效率,倒逼我国企业不断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最终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进口与本土产品功能相近、具有一定替代性的商品,虽然短期内可能降低本土产品的市场份额,但从长期看有利于推动本土企业在竞争中提升研发能力、改善产品质量,同样有利于我国供给质量的提升。可以说,面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扩大进口,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与优质服务,促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扩大进口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招”。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GDP超过8800美元,已经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从主要经济体发展迈入10000美元门槛的经验看,这个阶段是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数量型消费向质量型消费转变、模仿型消费向个性化消费转变、排浪式消费向体验式消费转变的趋势十分明显。应该看到,本土企业供给结构总体尚未跟上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在质量、技术、服务等方面存在短板,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导致消费者境外消费。美方在医疗、教育、能源、农产品、金融、高科技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中方积极扩大消费品和服务进口,既符合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方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有利于吸引消费回流、将消费留在国内,为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提供强劲“贸动力”。

扩大进口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高招”。我国在多个领域具备扩大进口的潜力。一是汽车、家用机器人、医药、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品等高端消费品,对于改善我医疗和生活服务质量,提升居民福利的积极效应十分明显。二是各类先进设备和精密仪器仪表类商品,对于我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国产业向中高端环节跃升具有重要意义。三是优质农产品和高档合金、新材料等高附加值资源型产品,有利于我国提升相对短缺的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形成资源集约型的发展方式。

或许有人认为,中国采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是美国施压的结果。显然这是一种误读。随着中国科技实力上升,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否则,创新就无法开展。据统计,2017年,中国企业申请注册国际专利为48882项,升至全球第二位,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身份已转变为技术提供者、知识产权权利人。适时修改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早就列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方案中。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对此,外资企业有要求,中国企业更有要求。”这个“更”字,意味深长。

此次中美贸易冲突与磋商,让我们对中美经贸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有了更多理解,对国家实力的认识也有了更多维度。中国必将继续扩大本国的市场容量,增强自身在全球价值与供应链上的不可替代性。我们更加清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要坚定不移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要避免不合时宜的过度膨胀,要紧紧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时间之窗,要充分估计和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的长期性和严峻性,要把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