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保护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全国政协关注黑土地保护纪实

发布时间: 2018-04-09 09:2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段启明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中国网北京4月9日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总书记还多次强调,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饿肚子的岁月不能忘! 粮食安全这根弦不能松!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刻,振聋发聩,催人警醒,强调了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接受采访时谈到,2016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东北黑土地保护迈出有力步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继续把黑土地保护利用这篇大文章做好,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东北的初春冰雪开始融化,穿梭在东北大地的乡间,道路两旁黑土地一望无际,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据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信息发布,2015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资金,在东北4省(区)的17个县(市、区、旗)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在技术模式、工作机制、政策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比项目实施前提高0.88个等级,相当于亩均增加粮食产能88公斤。试点县的农民对党和政府加强黑土地保护好政策拍手叫好,3 年多来通过深翻整地、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施用有机肥等综合措施,培肥地力、增加有机质含量,效果比较明显,土壤松软吸收水分、抗旱保墒的能力变强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品质杠杠的!

为推动国家开展黑土地保护工作,全国政协通过开展加强黑土地保护调研、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积极建言谋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珍贵黑土藏隐忧

黑土地是地球上珍贵的土壤资源,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形成极为缓慢,在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200—400年。全球黑土区仅有三片,分别位于乌克兰第聂伯河畔、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国东北平原。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区,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以上,商品粮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北大仓”,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肥沃的黑土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更是农民和农业发展的命根子。

老百姓常用“一两黑土二两油” “攥一把能出油,插根筷子能发芽”来形容黑土地的肥沃。然而,由于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垦,近年来黑土地资源退化趋势明显,量在减少、质在退化。东北地区黑土层的厚度由上世纪50年代的平均60至70厘米减少到目前的平均20至30厘米。黑土层的有机质含量由历史上的4%-8%,下降到现在的2%-3%。黑土层还在以每年0.3~1厘米的速度流失,有机质含量平均每年下降0.1%。有机质含量过低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保水保肥能力减弱。老百姓讲,现在的黑土地越来越“馋”,化肥越上越多,一些土地的化肥使用量比二三十年前增加了近一倍,黑土层越来越薄,营养越来越少,越来越板结,越来越贫瘠,就像得了“贫血症”,处于“亚健康”状态,东北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堪忧,保护我国珍贵的黑土地资源已经刻不容缓。专家警告,如果再不重视黑土地保护,将来流泪的,不仅是黑土地,还有我们的子孙后代。千年黑土这么肥,不能在我们这一代给整没,我们要肩负起保护黑土地的历史重任。

田间地头察实情

曾任吉林省政协主席的十二届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王国发,对于黑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经在政协大会、常委会等多种场合为保护黑土地大声疾呼。经王国发副主任提议,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把“加强黑土地保护”列入2014年重点调研课题。

2014年5月下旬,以十二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吴双战、王国发为组长的全国政协调研组,就“加强黑土地保护”问题赴黑龙江、辽宁两省开展实地调研,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百姓展开田间对话,察实情听民声,了解目前黑土地保护现状和土壤退化的具体原因,与当地党政部门交流探讨保护黑土地的政策和举措。

站在东北平原一望无边的黑土地上,与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聊起黑土地的现状,调研组一行与当地干部群众感同身受,曾经“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素有“土中之王”美称的东北黑土地,由于长期超负荷利用、重用轻养,弥足珍贵的黑土层正以每年0.3到1厘米的速度流失。

调研组认为,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长治久安最为重要的战略问题,保护我国珍贵的黑土地资源已经刻不容缓,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珍贵的黑土地。” 调研组经认真研究,向中央报送了调研报告和政协信息专报,得到汪洋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

协商议政谋良策

在谋划2015年工作时,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经主任会议研究提出了把“加强黑土地保护”列入全国政协2015年双周协商座谈会计划的建议,全国政协同意列入年度协商计划,并报经中央审议批准。

2015年4月,东北平原黑土地上正在进行着忙碌的春耕。4月9日下午,全国政协在京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强黑土地保护”问题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十二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等领导同志出席座谈会。围坐在全国政协礼堂金厅的圆桌旁,每一位与会人员都在为保护黑土地各尽所能、献计出力,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政协委员,深刻感受到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选题的精准务实,加强黑土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事关13亿中国人的饭碗和健康,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委员们亲身体验了大家以国家发展为己任、积极建言献策的场景,亲身体会到了大家畅所欲言、发扬民主,交锋观点,各方意见充分表达的讲真话真协商的浓厚氛围。

委员们认为,中央对黑土地保护非常重视。加强黑土地保护,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委员们认为,加强黑土地保护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一是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三是推进改革、创新机制;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政策扶持。一些委员建议,黑土地保护主要采取五项具体举措:一是推进编制保护规划,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把黑土地保护规划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二是转变黑土地耕作方式,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三是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力度,推进土地流转,加快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四是推进黑土地保护的技术创新,建立黑土地质量监测体系;五是加强黑土地保护的政策创新和落实,加大对黑土地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调整优化中央和地方现有支农资金的支出结构。黑土地保护的核心问题是充分调动农民的保护积极性。要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农田保护支持制度,保证开展粮豆轮作、粮草轮作的农民收益不减少,鼓励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支持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和积造有机肥。

政协委员通过调研反映实际问题、专家学者共商解决方案、政府部门积极反馈进展……近3个小时的双周协商座谈会气氛十分热烈,委员和专家们发言踊跃。俞正声同志认真听取意见,不时插话询问,与大家交流讨论。

会后,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向中央报送了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信息专报《关于切实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建议》提出将黑土地保护纳入“十三五”规划等建议,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和重要批示。双周协商座谈会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很好地采纳和落实,会议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15年6月25日,国家启动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中央财政专项每年安排5亿元资金支持东北地区17个产粮大县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国家启动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的消息令人振奋,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这是农业之幸,农村之幸,农民之幸!

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虽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保护黑土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欣喜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明确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这块珍贵的黑土地。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编制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加强黑土地保护治理修复,加快构建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力争到2030年,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实施黑土地保护面积2.5亿亩,基本覆盖主要黑土区耕地。通过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趋势,将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以上。加快构建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坚决打好东北黑土地保护攻坚战,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珍贵资源,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作者:段启明


推荐阅读:

民进中央年度大调研来了,今年有啥看头?

中国百余民营企业家发起南极环保倡议 吁绿色发展

政协委员施维雄:中美贸易摩擦既是挑战 亦是机遇

政协委员胡剑江:“贸易战”双方都是输家 建议中美开通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