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报换:谱写政协与智库协奏合唱的大文章

发布时间: 2015-02-09 14:00:2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张宁锐 | 责任编辑: 李琨

最近,包括政协在内的各个方面以及各大媒体都在热议加强“智库”建设问题。在此语境下,一系列新课题也随之产生: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协商民主?怎样看待政协与智库之间的关系?如何借智库之言、强政协之音?政协与智库如何携手联姻、合力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长期研究统战、政协理论工作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王报换近日接受中国网中国政协频道专访,他认为,智库作为“国家大脑”和“国家智慧”,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孵化器”、政策理念的“策源地”、政策决策中专业知识的“供应商”以及政策传播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稀缺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今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决策是否科学、决策理念能否占领思想高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和得益于智库,智库在政策决策场中拥有更多更大的“话语权”。

他建议深入认识政协与智库之间在协作共荣与协同发展上的“共同话语”,使政协与智库围绕科学决策携手联姻与协同发展、谱写政协与智库协奏合唱的大文章。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 王报换

以下为采访原文:

中国软实力,需要中国智库给力

中国网政协: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引发了包括政协在内的各个方面以及各大媒体对加强“智库”建设的“热议”,你觉得中央为什么如此高调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王报换:《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这一时代命题,系统阐述了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以及怎么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国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作出具体详尽的科学论述。我觉得,《意见》蕴含着深刻的革新意蕴,其战略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狭义的“智库建设”,也不仅仅局限于改变决策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既是一个更新决策理念的问题,也是一个关乎科学决策机制的革故鼎新的系统工程的问题,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春天已然到来。

众所周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推动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多次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重要论述。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智库作出专门重要批示。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为什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高频率地强调加强智库建设?

我认为,这是智库的战略地位使然。从党和国家科学决策的政治高度来看,智库作为“国家大脑”和“国家智慧”,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孵化器”、政策理念的“策源地”、政策决策中专业知识的“供应商”以及政策传播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稀缺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今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决策是否科学、决策理念能否占领思想高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和得益于智库,智库在政策决策场中拥有更多更大的“话语权”,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时所指出的: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库支持。

不仅如此,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腾飞崛起的大国,更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高端智库。世界大国、强国间的竞争,既是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竞争,更是思想、文化、话语权等软实力的博弈。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综合国力强国,尤为重视智库建设。美国是国际上公共政策研究与咨询业最发达之国,全球约6000余家智库中美国就拥有1/3,在智库10强国家中,比其他九国的总和还要多。其中,美国首都华盛顿也成为全球拥有智库最多的城市,约占全美智库总数的1/3。近年来,智库在美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制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以全面的分析研判、与政界广泛深入的联系以及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左右着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科技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以致有关国学者将智库视为继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后的“第四部门”。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硬实力已经实现了令世界瞩目的跃升,已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第二大综合国力强国。然而,与中国“硬实力”迅速上升不匹配的是,中国的“软实力”严重滞后,尤其缺少国际舆论话语权、国际学术影响力,缺少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改革的国际间沟通和解读,也缺少在世界重大问题上提出“中国主张”或“中国议案”。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时代的强烈呼唤,是中国发展到这一历史阶段的迫切战略需要。 

政协与智库相得益彰,有大文章可做

中国网政协:作为政协委员,你怎样看待政协与智库之间的关系?你赞同有学者和政协委员曾提出“政协即智库”的观点?

王报换:实际上,如何看待人民政协与智库的关系,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侧重于“从政协看政协”、局限于“从政协看协商民主”。我个人认为,进一步探讨完善和推进协商民主,在思维方式上,不妨适当进行一些方法论的转换:一方面需要我们置身政协之中看协商民主,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跳出政协、站在政协之外看协商民主。完善和推进协商民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进一步地强化政协与智库之间的协作互补与协同发展的问题。

有学者和政协委员曾提出一个观点,说“政协即智库”。在我看来,这个观点既“不对”也“对”。

之所以说“不对”,是因为人民政协毕竟不是专业智库,智库作为由专家组成、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导向、以影响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及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的研究机构,本质上是专业性的咨询机构,是为特定主体提供决策咨询与智力支持的组织和个体的集合体,是“思想工厂”。而人民政协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层面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融协商、监督、合作、参与于一体,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共商国是、发扬民主的重要平台,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具有宪法和法律意义上的制度刚性,本质上则是政治机构。

之所以说“对”,是因为政协与智库具有天然的相通性和契合性,政协不论在制度设计和职能使命方面内含着智库的某些“基因”和元素。人民政协是我国最早制度化的民主形式以及最稳妥的协商民主制度,是一个实现协商民主的重要场所、组织和载体,终极目的和宗旨是扩大党政决策的社会共识,促进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减少决策的社会风险,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利益协调平台,让各界的民意、民愿、民智通达决策领域和决策过程,增强各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的社会合力和正能量。政协与智库二者都是靠智力、能力、说服力、影响力这“四个力”,共同服务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协与智库之间是一种合作共赢、相得益彰的关系,实际上二者各自都需要对方,双方只有携手联姻、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双赢共荣。

一方面,智库功能的有效挖掘和影响力的彰显需要人民政协搭建平台。特别是北京作为中国首都,集中了全国70%以上的智库,但是,这些智库由于“体制壁垒”,在服务科学民主决策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展瓶颈,要么研究成果的战略性不足,所提的对策建议大多是应对和被动的;要么操作性不强,重理论但轻应用,其研究成果虽然能顶天但不能落地;要么尽说好话,尽说正确的废话;要么由于一些智库领军人物的社会影响力和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有限,在影响决策方面的发声不够强、不够亮;要么要么各说各话,各类智库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机制,不同类型的智库之间缺乏交集,难以发挥整体合力。人民政协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党派合作性、民主协商性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只有人民政协才能打破不同类型智库的边界,搭建起各类智库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有利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集智聚力,更好为党政决策建言献策。

另一方面,人民政协要更好履职尽责也需要借助智库的外脑。在新常态下,政协要加强履职能力建设,打造首都协商民主的升级版,光练内功可能还不够。大家知道,政协不论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还是参政议政,都要靠独到的思想靠见解,靠占领思想高地,才能为决策建言献策。为此,人民政协必须借力、借智、借外脑,必须打好用好智库这张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之处:“要拓宽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类智库等的协商渠道”,“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为新常态下开拓人民政协与各类智库的合作渠道,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