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的《泾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总体逐步得到改善。然而,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矛盾,产生了不少问题,不能只看到歌舞升平,还应兢慎暗流涌动。近年来,九三学社中央注重利用人民政协的舞台,通过大会发言和提案等形式提意见、做批评,努力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忠言逆耳是诤友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题为《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建议》的大会发言,列举了官场上长期流行的套话连篇、空洞无物的文风,冠冕堂皇、排场阔气的会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考察时弊:但凡总结汇报,“上级没有不重视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成绩没有不显著的、基层没有不满意的”,说了上句,就知道下句,听完了后句,就忘了前句;常闻某地与另一地讲话稿如出一辙;某地级市编发各类信息简报近300种、50万份/年。开会流行开大会、开长会,借开会之名,行公款旅游、吃喝之实;从一天陪洗8次温泉的副县长,到一天跑5个会场的村支书,谄上希旨和以权谋私的花架子,让基层劳心费力,苦不堪言。逢年过节进京请客送礼车辆和人员骤增,各个高档场所人满为患,不仅成为腐败温床,更造成严重交通拥堵;不少城市广场大街光鲜亮丽,背街小巷却脏乱破败。
发言剖析了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指出文风话风不正,既有工作作风问题,也有工作方法问题,还有能力水平问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的环境下,说套话保险,讲真话需要勇气。很多人明明看到问题的症结,却不愿直说,往往借助包装铺垫,绕一些弯子,把要点埋在一大堆套话里,把棱角打磨光光。写的人、说的人自己清楚,但看的人、听的人怎么知道?工作不紧密联系实际,不扎实深入调研,却把主要精力放在文件引证、遣词造句的雕琢上,怎么可能反映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一些官员善于说套话,真要开门见山讲重点、谈问题,反而不知所措、不知所云。会风不正、考察难深入的根源在于眼睛盯着上面,把上级领导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政绩标准,使基层干部整日陷在文山会海里,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关心百姓的冷暖心酸?
指出问题、剖析原因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发言建议:以“文约事丰”为原则,以“短、实、新”为要求,鼓励讲真话、讲短话、讲明白话、讲自己的话、允许讲错话,把改进文风作为领导干部能力考察的内容;认真落实“权为民所赋”的理念,转变执政行政理念,把改进会风作为检验效能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埋头苦干、轻车简从,解民难,暖民心,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实事。
发言道出了百姓心声,引起了强烈反响。其实,这只是近年来九三学社中央对官场陋习敢于发声、直言不讳的一个缩影。
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刺激政策一揽子计划中4万亿元投资对提振市场信心、扩大内需、减少失业以及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存在落实效果差,投资效益低的问题。如陕西省有103个农田水利中央投资项目存在越级审批、工程进度缓慢、投资长时间滞留、甚至挪用专项经费、贪污腐败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九三学社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出提案,建议明确人大对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和使用的监督权限,建立垂直审计、监察体系,向社会公开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健全公共财政效绩考评机制,强化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网络监管与行政复议相结合。
我国预算监督形式上是以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为主,辅之以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监督,但由于法律过于笼统,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权难以落到实处,大量预算外资金特别是“土地财政”和政府负债在体外循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未明确事权与财权范畴,导致多头管理、重复安排、扯皮推诿,标准不统一、支出随意性大、整体效益低;人大预算审查时间短,事前事中监督不够;预算起算点与人大审批预算时间无法衔接,导致人大监督有形无实;预算信息详略不当,仅到“类”,具体“款”、“项”则无从得知,此外政府预算编制缺乏透明度;现行《预算法》惩处形式单一且力度过轻,大量违反预算违法的行为未作规定。
为了把“看不见的政府”变为“看得见的政府”,九三学社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的提案提出四点建议。建议修改预算法。明确人大预算监督权的范围、内容、实施程序和操作方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明确复式预算制度,确立编制财政综合预算的法律地位;明确“预算收入”和“非预算收入”范围;明确人大预算委为唯一预算草案初审主体,负责提出预算草案审查意见;出台《财政转移支付法》,明确规定资金使用方向、用途及下级政府配套资金;采用因素法确定额度标准,确保转移支付客观公正和可预见。建议完善预算审批程序。科学设计预算编制程序,适当延长编制和审核期限;将政府大政方针体现于预算,避免政策与预算脱节;明确人大预算审查中辩论、听证、修改、宣读、投票等环节,增强可操作性。建议细化预算管理。将预算扩展至“款”和“项”级,对于重要的、社会关注的预算支出安排(如行政成本等)扩展至“目”级;实行零基预算、据实预算和安排支出基数;将历年制预算改为跨年制,消除时间差;明确预算作为政务信息公开内容,增强预算透明度。建议对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有过错或重大过失并造成重大损害的,除经济责任外,还应追究刑事责任。
着眼钱用在哪、怎么花!九三学社中央紧盯“人民的钱袋子”。
管住吃喝破顽疾
中共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央政治局就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年底,习近平同志在新华社一份内参上作出批示:从文章反映的情况看,餐饮环节上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联想到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中共中央办公厅也发出通知,对遏制公款吃喝之风提出明确要求。
几年前就有不少专家学者指出,我国的行政成本不但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25%。这是因为我国不仅有着庞大的行政机构,还有着令世人瞠目的公款吃喝。
近些年来,公款吃喝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花样越来越多,档次越吃越高。安徽三义镇政府公款吃喝欠债17年未还。债主刘梦夫先后向蒙城县及亳州市法院起诉。2011年,亳州市中级法院判决镇政府在判决书生效后30日内,偿还欠款21.5248万元及利息。随后,双方“达成和解”,首次偿还14059元,余款按每年3万元“分期还清”。照此计算,刘梦夫于2019年才能拿到全部欠款。无独有偶,成都市双流县教育局超豪华公款吃喝一事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中国农业大学选取大中小三类城市,共对2700台不同规模的餐桌进行分析测算,保守推算,全国每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就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相当于倒掉了2亿人1年的口粮。
“公款吃喝泛滥成灾,不仅影响和干扰了正常工作,吃坏了党和政府形象,吃掉了党和政府公信力,而且还吃出了一批官员的‘富贵病’,严重威胁他们的身体健康。况且,公款吃喝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使得地方政府财政不堪重负,甚至滋生一连串腐败事件,害得一些官员身败名裂。”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冯培恩提交的《着力加强制度建设 努力遏制公款吃喝》的提案直指问题的要害。
说起这个提案的缘起要把时光倒回5年前。2007年,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冯培恩在九三学社和农工党联组会上有一个以个人名义的发言,题目是《加强节约型政府建设刻不容缓》。当时联组会共安排了10位委员发言,其中,九三学社5位,冯培恩是最后一位。那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参加联组会亲自听取发言。联组会一散,就传出消息,冯培恩的发言被推荐到政协全体会议上,将临时增加一个口头发言。第二天,新华社两名记者专程找到冯培恩核实发言中提及的事实和数据来源。又过了两天,冯培恩在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第一个作口头发言。
5年来,遏制“三公”浪费不断取得进展,特别是2011年开始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三公”经费不透明、公款接待铺张浪费等问题,有望改观。2012年,冯培恩觉得有必要再次就加强节约型政府建设提出建议,并决定进一步聚焦,抓住公款吃喝这一顽疾深入剖析,提出更具操作性的建议。
随后,冯培恩与九三学社浙江大学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教授范伯乃一起讨论了材料思路和框架,组织力量对近年来美、英、法、日、韩以及加拿大等国家的“三公”经费支出及其占财政支出比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年“三公”经费支出及其占财政支出比重进行了数据收集、资料汇总和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