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贸易全球化和制造全球化的深入,世界正在掀起以服务贸易自由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在这一大背景下,上海自贸区应运而生,承担起探索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试验田的重任。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专题调研组先后赴四川和上海调研,并在北京进行了书面调研。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表示,“现代服务业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运行成本,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既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任务,又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提升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社会和谐、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用抓工业的力度抓服务业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深刻感受到地方政府对服务业认识程度的提高,如四川省委原来没有主管部门,2010年确定由商务厅牵头,2011年首次召开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今年又召开全省加快服务业发展电视电话会议。有的地方甚至提出用“抓工业的力度抓服务业”的工作理念。上海市则提出努力打造“上海服务”品牌,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65%左右,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决心的背后是举措。“四川省相关部门对服务业的支持还是有不少含金量,如省工商局提出企业申请冠省名,由企业所在地工商局核审后直接报省工商局核准,可以降低企业办事成本;省财政设立了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2013年预算安排商贸服务支出30.3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内外贸、现代物流业、旅游以及金融创新等服务业发展项目建设,对于一向很少财政投入的流通业而言是重大利好。”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即兴点评。
面对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等各种称谓,姜增伟表示,“不赞同分得如此详细,譬如现在粮食流通包括金融业、电子商务和物联网,很难说是传统服务业。在跨界融合功能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制造业服务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大趋势大变革背景下,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快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的服务业。”